历史上真的有桃园结义吗?
历史的真相是他们三个没有结婚。实际上,三人的婚姻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的需要和小说情节编造的。
在正史如1、三国志、子同治鉴中从未提及。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和张飞在刘备在寨中聚集追随者的时候,就已经投了他的票。刘备后在平原,与关、张同睡,如兄弟。而厚民坐广(人多的地方),终日站立,追随祖先,不避艰难险阻。关羽也说:"我誓死受刘将军大恩。""
从以上两句话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整天站在刘备身边,为他们保驾护航,避重就轻。但这句话只说三人是“兄弟”,但不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关羽的说法进一步证实,三人并不是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而结拜的。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曾随关羽侍奉刘备。“羽大几岁,飞哥会做。”其中只提到张飞待关羽如兄,没有提到刘备。而把比自己大的人当兄弟,叫别人“兄弟”,不一定就是结拜兄弟。
据《三国志》和《柳叶传》记载,关羽在荆州不慎,被吴栋人杀死。之后,魏武帝曹丕问朝臣刘备,要不要出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仆人柳椰回答说:“刘备和关羽是君臣之义,对父子都很好。关羽被杀。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他对关羽的恩情就不完整。”柳椰将他们的私人关系描述为“父子”,甚至没有使用“兄弟”这个词。
上述史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刘与关系密切,就像兄弟和父亲一样;第二,没有史料证明三人曾经结拜为兄弟。
2.年龄排名不对。如果是对的,应该是关,而不是刘。
《三国演义》第一章中写道,汉武帝钟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二十八岁”。后来,他在同一天遇到了张飞和关羽两位英雄,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第二天,三人举行了一场广受欢迎的“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里说刘备“二十八岁”好像不对。据《三国志》、《舒舒》、《先祖传》记载,刘备死于彰武三年(223年)夏、四月,“享年六十三岁”。既然古人计算年龄是名义上的,照此推算,刘备应该生于161。那么,他在钟平元年应该还不到二十五岁。
再看关羽。据史料记载,关羽生于不详之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元代学者胡琦认为关羽生于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清朝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故里解州(山西省运城市)挖井时,发现了关羽墓的墓碑,上面刻着关羽的家世。当时,一位名叫朱丹的官员在关厚祖的墓碑上写了一篇文章,说关羽生于汉颜夕三年(160)。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比刘备大一岁。
张飞的年龄比较好界定。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和刘备相差四岁。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刘中,关羽是最长的,其次是刘备,张飞是最年轻的。如果真有桃园义气,那应该是“关”而不是“刘”。
因为“桃园结义”不仅没有太多的历史依据,而且还有漏洞,不能全信。人们之所以有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史书中对“恩若兄弟”的想象和眷恋。至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刘备被称为大哥,是因为刘备是君主,张观是大臣。从行政级别来说,刘总是大于关和张。
扩展数据
虽然桃园结义并不真正存在,但人们仍然谈论桃园结义的原因。
1.在以三国志为主的正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英雄。刘、关、张和以刘备为首的诸葛亮都不是义气和忠义的化身,只是当时三个政权中的一个。
然而,在随后的朝代,这两个政党的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曹操渐渐成了奸夫,刘备成了正义的化身。尤其是关羽和诸葛亮,逐渐被神化,被赋予了与皇帝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直到今天,中国各地的关帝庙有几千座,比孔庙还多。
这种戏剧性的逆转主要发生在唐宋时期,南宋是主要转折点。北宋末年,在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北宋政权被金兵所灭,其残余势力无力抗日,于是在一隅安身立命,建都临安(杭州)。当时南宋人对占据北方的金人恨之入骨。
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占据北方,蜀、吴占据南方。所以到了南宋,每当提到三国故事,曹操就成了人们的假想敌。无能的政府和无辜的百姓不约而同地把对晋人的仇恨转移到曹操身上。因此,人们更加推崇刘、关、张的正义形象。
2.中国人历来崇尚忠义,刘、关、张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另外,在中国历史上,刘备一直被视为正统汉室宗亲,而曹操则被视为汉奸。所以人们也愿意让刘备有两个武功高强、忠心耿耿的兄弟。
《三国演义》明显支持刘备,贬低曹操。知道了这个历史背景,刘、关、张洁仪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民网-刘没有“桃园三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