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水文地质学著作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太史公的名言在北魏的李道元身上再次体验。在他自己的一生中,他走遍了中国各地,阅读了大量的地理和水文著作,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并以优美的风格写下了著名的水文地质学著作朱。

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山,没有瑕疵。山峦叠嶂,苍穹掩映。从午夜开始,没有日出和月亮。至于下水香菱,是沿后挡;或者国王下令紧急通告,有时去白帝城,黄昏去江陵。这期间,他虽然走了风,却没有走病。春夏两季,绿池汹涌,倒影清晰。有许多奇柏,悬泉飞瀑,飞瀑。其间,明明白白,光彩照人,十分有趣。每一个艳阳天的开始,都是寒霜闪耀,林中冷寂。常有高猿啸,引悲,空谷回响,悲转悠悠。所以渔父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

这优美的描述,短短百余字,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秀美风光和四季分明,堪比一条长长的巨轴。它的作者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李道元。李道元出生于北魏范阳县涿县(今河北省涿县)。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出生日期。据邻居推算,他可能生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燕兴二年(公元472年)。他的父亲范丽是平东将军,也是青州刺史。李道元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少年时随父亲去打工,住在山东。他曾经在水和巨大的海洋水(现在的弥河)之间游来游去。祖国美丽壮丽的山河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李道元。成年后,他继承父业,开始了他的仕途。是北魏孝文帝主政,立志于中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盛世。

孝文帝作为皇帝的侍从,出巡时能够随行。第一次从平城到洛阳、邺城,再回到平城;二巡南朔州,北阴山,到达婺源城。一路上,他勘察历史遗迹,走访当地老人,让他大开眼界。尤其是山西的分水、文水、金水等水路,因为靠近平城,是必经之路。所以,李道元对他们了如指掌。在迪普渡河时,他追溯到了右门的危险,并写道,孟门,即右门以上的嘴。它真的是河流的巨膜,也是金梦的名字。此石为余凿,河阔,岸深,背崖防守。巨石若危,若倒,古人有言:水不凿可入石,信其有。游历见闻不仅丰富了李道元的地理知识,也激发了他研究山水地理的兴趣。

公务之后,颜道元依然专心学习。官员所到之处,呼吸所见河山,诊断沿途纠葛,访渎搜渠,夺取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这为以后水镜注释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元为什么要写朱?据他自己说,水在天地之间的人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亲自考察地理,翻阅古籍,对以前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经》、《愚公》、《于本纪》、《李周》、《知方》、《韩曙#地理》、《水镜》等,总觉得很简略,未能将水道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现象不断发展变化。古代的情况很凄凉,城市河流名称不一,描述不一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发展需要水,这也需要新的作品来阐释。因此,他觉得有必要根据地理变迁的考察和古籍的考证,把千变万化的地理面貌尽可能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后人了解。为此,他决心从事地理研究。他以水镜为纲,撰写了《水镜注》,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水经注* * *记》记载了1252条水道,比《水经注》多了近十倍。全书40卷,约30万字,比水镜多了近20倍。书中不仅记载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还记载了河流流经地区的山川、丘陵、陂河,以及重要的关塞亭屏障、古城遗址、土产和河流变迁。本文对古籍记载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实际上,《水镜注解》是在水镜基础上再创造的科学著作。他特别注重实地调查。比如,关于汝河源头的书就不一样。李道元任庐阳郡守时,亲自带人去探险,终于在大玉山白萌谷找到了汝河的源头,这里山石障深,山势茂密,石头嶙峋,人迹罕至。

《朱》是一部水文地质学著作。李道元对大江大河的水系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他通过对河谷地貌的分析,提出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新观点,在识别河流水系、探讨水体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注》中,郦道元对水系干支流的划分和组合描述得尤为详细。对源头、流向、支流、潜流现象、DC现象的描述极其清晰,其方向、位置等概念极具认知价值。

朱十分重视对水文现象的描写。他用具体的时间和高度记录了水位;含沙量的记录注重与流域内土壤和地质条件的关系,也反映了含沙量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书中对信息时代、供水方式、河流倒流等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3这些观点具有创造性,不仅为今后的水文研究和水利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资料,而且以他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为今后的水文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水镜注》不仅是我国古代地理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水文地质著作,而且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资料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经济地理资料,对研究古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道元《水经注》十分注重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书中引用的书籍多达437种,北魏以前的相关方志已经穷尽。书中还收录了不少汉魏时期的碑刻。由于朱的保存,这些书籍和铭文现在大部分都丢失了。

《水经注》中有很多关于经济地理的资料。如《鞠扬水注》中,在谈到富美耶泉时,指出古代冶官设在斯地盖,所以称水。胶注中写着胶向北流经一座土山,注入大海,说:海南土山之北,盐同源,炊不断。卖水笔记中写着,卖水流经胡奴县时,由百姓开垦种植稻田,使百姓致富。这些古代冶铁、盐煮、农业的记载,是研究当时中国北方经济地理和农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李道元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在《水经注》中,他不仅记录了河流、沟渠的分布,还详细描述了战国以后农田水利的开发和浪费情况。如《宝水注》中,描述了魏晋时期醴陵堰的修建原因、工程细节、灌溉面积、收成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民歌、谚语、方言、传说等。都保存在《水镜注解》中,是今天非常珍贵的史料。

清代学者曾指出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水证地,以地存古。所有的县、乡、镇都靠水路。可以理解,准确。如朱《沂水篇》记载都城舞阳,说:沂水在东经舞阳之南。盖依被认为是一名战士和水战士。所以燕国治下的京师,擅长舞阳之名。被水和水留下是亵渎神明的。舞阳是大城市,也是东南部的小城镇,也就是安县的老城区。汉文帝封宰相申屠嘉为后郭,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高幼云:沂水经过城南,向东流,就是泗水。诱敌者为卓人,已被证明。今水在城东南角,世人亦称沂水为河。舞阳,盖昭王居住的城市,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这一记录完全符合今天燕下渡遗址的实际情况。所以清代地理学家评价朱说:千百年来,如看掌纹数家宝,确是至要。

李道元一生都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但由于《朱》中的叙述范围较广,他不可能全部经历,尤其是在南北分治、江南地理著作甚少的情况下,所以在许多记述中,尤其是关于江汉以南水道的记述,存在不少错误。但这无损于这本书的价值。《水镜笔记》仍然是一部珍贵的历史地理著作。

由于郦道元是位高权重的官员,不避权贵,在汝南得罪了王。于是袁岳力劝朝廷派李道元为关右使,并巡视谋反的雍正刺史鲍晓,以求借刀杀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李道元在赴任途中被萧宝元杀害。但他对地理学的贡献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