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史

第5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召开第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制统治;《世界人权宣言》;吉伦特规则;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独裁;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监督政府的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统治政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传播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分析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2.通过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的作用以及君主主义者、吉伦特和雅各宾派分别在革命中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历史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本教材中的相关资料,比较其异同,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分析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的功过,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是法国大革命前阶级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封建王朝的财政危机削弱了专制统治的力量,为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2.通过对巴黎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击退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进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人民的力量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

3.通过讲述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最激烈、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而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为以后其他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4.通过讲述拿破仑上台、采取的措施和对外战争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拿破仑上台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他采取的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他迷信权力,发动对外征服战争,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教学要点

第一,大革命的爆发

1.大革命的原因

2.召开第三级会议

3.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第二,君主立宪的统治

1.君主立宪制采取的各种措施

2.《世界人权宣言》

3.巴黎人民发动了第二次起义。

第三,吉伦特的统治

1.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残余

2.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

第四,雅各宾派的独裁

1.雅各宾派采取的革命性措施

2.热月政变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动词 (verb的缩写)拿破仑帝国

1.热月党和总督府的统治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3.拿破仑的统治政策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

教科书分析

这本教科书描述了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的法国历史。主要讲了两个方面: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这本教材的重点是:巴黎的三次人民起义;君主立宪制、吉伦特和雅各宾派的执政政策;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及其评价。

这本教材的难点是: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君主立宪制对革命的贡献;雅各宾派及其垮台的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

本部分讲授2个课时。

教材从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大革命的爆发、君主立宪制时期、吉伦特时期和雅各宾派时期五个方面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束。

一、《大革命的爆发》,教科书主要写了以下两个方面:

1.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法国大革命比英国大革命晚了大约150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关系处于非常尖锐的对立状态。说明法国社会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教士,第二阶层是贵族。他们占总人口不到1%,却占有全国2/3的土地,不承担任何税收义务。而广大的第三阶级则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特别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农民,他们生活在苦难之中,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让法国社会处处像干柴,随时都有革命的可能。

第二,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其中纺织、冶金和矿业发展最为迅速,居欧洲大陆之首。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然而,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检查站;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对此,资产阶级非常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他们的要求和主张反映在政治思想上,就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第三,金融危机的加剧。18世纪法国的专制王朝非常腐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统治者的挥霍增加了法国的财政赤字,使其负债累累。到1789年,国债已经达到45亿锂,支付的利息接近一年的财政收入,于是法国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

综上所述,18世纪后期,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意识上出现全面危机,专制统治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其无可挽回地陷入绝境,这不仅削弱了其统治力量,也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关于大革命的爆发,教科书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第三级会议的召开。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于1789年5月5日召开三级会议。他试图在第三级开征新税,以减轻财政压力,解燃眉之急。但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坚决反对专制统治。他们要求把三级会议变成制宪会议,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社会改革。他们还要求改变旧的会议形式和投票方式,但这些要求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第三阶级没有退缩。他们退出了会议,并宣布成立代表人民意志的国民议会。6月20日,路易十六下令关闭国民议会。那天,第三级在一个网球场进行了“网球场宣誓”:在制定和实施宪法之前,议会永远不会解散。第三类代表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法国改造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资产阶级掌权。三级会议的召开无异于在干柴上点了一把火,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而法国积极主张君主立宪的立宪派也成为革命初期的直接领导者。

第二,攻占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统治开始分崩离析时,他吓坏了。表面上他接受了第三等级的要求,但暗地里却调动军队镇压制宪会议。但他的阴谋被揭穿,巴黎民众随即上街示威,后来演变成起义。7月14日,他们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这一行动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消息一出,全国各地城市纷纷响应,农民也积极行动起来。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猛烈冲击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崩溃。

第二,“君主立宪时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1.君主立宪制采取的各种措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在人民的支持下夺取了政权。君主立宪制通过制宪会议行使权力。君主立宪制对法国大革命的贡献很多,表现在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改造旧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包括废除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经济上,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取消关卡,规定所有公民和财产都要纳税,使得大量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转移给了资产阶级;在法律上,君主立宪制国家在1年颁布了1791宪法,既肯定了制宪会议此前颁布的反封建法令,又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合法性。但这部宪法还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之前通过的《人权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很大不同,体现了君主立宪制所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世界人权宣言。1789年8月由制宪会议颁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发表《人权宣言》的目的,就是要把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天赋人权”等思想,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将彻底否定和摧毁封建帝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无疑是进步的、革命的。

3.君主立宪制的终结。原因是1791年秋,法国大革命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在国内,战争造成的生产停滞导致人民生活恶化,引起群众不满;在国外,以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君主国结成“反法联盟”,公然干涉法国内政。为了捍卫革命成果,制宪会议于1792年4月向奥地利宣战,但由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保王势力出卖情报,导致在战场上战败。1792年8月,法国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攻占皇宫,推翻帝制。同时也结束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把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推上了历史舞台。法国大革命就这样进入了第二阶段。

三、在“吉伦特统治时期”,教科书主要谈到两个方面:

1.进一步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首先,八月起义后掌权的吉伦特派吸取了君主立宪制的教训,注意进一步扩大民权。吉伦特宣布实行“普选制”,取消了以财产为基础的公民权的规定,并据此选出了新的权力机构——立法议会。第二,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农村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无主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吉伦特的上述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1年9月,凡尔登要塞陷落的消息传到巴黎,首都立刻沸腾起来。在革命者的鼓励下,普通大众拿起武器,奔赴前线。9月20日,法军在瓦尔米高地击败普鲁士军队,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第三,进一步摧毁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9月22日,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第一个法兰西共和国诞生了。共和国成立后,吉伦特和雅各宾派就如何对付国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793年初,国民公会以“阴谋反对公共自由、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吉伦特统治的终结。这是这本教材的重点。共和国成立后,法国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内物资紧缺,物价飞涨,不法商人乘机囤积,百姓苦不堪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吉伦特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有关。为此,全国各地出现了群众要求限价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王党在西部发动了暴动。1790年春,由英国发起,奥地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参加的第一个反法联盟也从四面八方赶到法国。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雅各宾派坚持限价政策。但吉伦特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对限价的要求采取敌视态度,甚至采取行动镇压雅各宾派,激化了吉伦特与民众的矛盾,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导致统治的崩溃。1793年5月底到6月初,雅各宾派的人发动了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的统治。法国大革命进入第三阶段。

应该承认,在法国大革命的第二阶段,吉伦特为废除君主制,创建法兰西共和国,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农民封建义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共和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不能暂时限制和牺牲自己的利益,导致了人民的排斥和崩溃的命运。

第四,“雅各宾王朝”这个术语也是这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主要讲三个方面。

1.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和作用。一、教科书把革命措施概括为三点:一、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国民公会6月颁布法令,宣布逃亡贵族的财产将被分割成小块出售,土地价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共土地可以按当地人口分配。7月颁布土地法,发展了吉伦特规定地主必须出具原始地契才能继续享有封建权利,宣布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除农民的封建义务。这对赢得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实施恐怖主义政策——经济和政治措施。雅各宾派上台后,反法联盟入侵法国北部,英军占领土伦港;国内保皇派趁机作乱,物价持续飙升,玛拉遇刺身亡。当时雅克·卢的请愿书《今日法国灾难的原因》中写道:“当一个阶级可以使另一个阶级挨饿而不受惩罚时,自由就是虚幻的。当富人可以利用囤积垄断来操纵同胞的生杀大权时,平等也是虚幻的。当反革命日益操纵物价,四分之三的公民无力购买时,共和国也是虚幻的。”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公会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第三,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机状态。由于雅各宾派此前颁布的法律顺应了群众的诉求,总动员令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大量年轻人应征入伍。到1793年底,组织了百万大军。法军在战场上打败了干扰部队,战场也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外。

第二,恐怖统治及其作用是教材中的难点。恐怖统治主要有两个方面: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前者以综合限价法为标志,禁止囤积,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不得超过1790价格的1/3。这是一种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制度。政治上,颁布了《嫌疑犯惩罚条例》,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对敌斗争。恐怖统治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是一种“战时体制”,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一些利益来满足群众的一些要求。因此,经济中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得到遏制,经济混乱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政治上平定了叛乱,稳定了秩序,解除了共和国的危机。它的贡献不可或缺。

教科书中评论了雅各宾派“恐怖主义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既肯定其对“拯救共和国,拯救革命”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违反法制,“打击面太广,处决的人太多”,甚至引起大家的恐惧心理。危机结束时,执政的罗伯斯庇尔并没有尽快结束,还想消灭异己,维持政权。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雅各宾派失去民心和内部分裂的根本原因,导致了它的垮台。

2.热月政变。危机发生后,罗伯斯庇尔不能根据形势改变政策,而是继续用残酷的手段对付不同意见的革命者和其他政治派别的人,导致雅各宾派内部分裂,政权被孤立。1794年7月27日(热月9日),国民公会中的反罗伯斯庇尔势力发动政变,将罗伯斯庇尔及其同伙送上了断头台。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从1789年7月到14年7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法国大革命一共经历了五年。对于这场革命的意义,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就其规模而言,如风暴,迅猛异常;第二,人民在三次起义中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在革命的转折点上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第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一方即贵族被消灭,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起义;第四,大革命也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这场伟大革命的彻底性,为后来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所以具有世界意义。正如列宁所说:“称之为大革命,不无道理。这场革命为这个阶级和它所服务的阶级做了很多,以至于整个19世纪,也就是给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如果1课结束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条件、爆发、三个阶段以及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贡献。请考虑一下。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不是一下子扫除封建制度,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法国人民在革命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什么意思?

5.教科书在“拿破仑帝国”的标题下,描述了从1794年到1814年的法国历史。本文主要介绍四个问题:

1.泽岳党和总督府的统治。“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但热月党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代表,而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因此,他们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独裁统治,废除了雅各宾派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政策,使资产阶级摆脱了恐怖时期的种种束缚。1795年秋,热月党成立总督府。然而,总督的统治令资产阶级失望。因其政策摇摆不定(史称“摇摆政策”),无法镇压保皇派势力的叛乱,稳定内部政局;第二次反法同盟武装侵略的失败,使法国大革命再次面临危机。资产阶级也希望建立更强大的政权来巩固革命成果。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统制政府时期的内忧外患,使得法国资产阶级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拿破仑应运而生。拿破仑在1793年收复土伦的战役中扬名立万。在战斗中,他用炮兵结合步兵的战术赶走了英国舰队,收复了土伦港,一举成名。1796年率军远征意大利,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反法联盟的主力奥地利军队。他还帮助总督平息了巴黎的保皇党叛乱。他出色果断,所以名声大增,赢得了官兵的信任和支持。于是,当法国处于危急时刻时,拿破仑自然成了救世主,成了革命的领导者。1799年8月冒险从埃及回国,165438+10月9日回到巴黎,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行政府,开始军事独裁。恩格斯对拿破仑上台有过精彩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而法兰西共和国已经被自己的战争搞得疲惫不堪。这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拿破仑,他的角色将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拿破仑上台后,没有辜负法国资产阶级的希望。他接连击败强大的敌人,尤其是在1804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率领法军击败了俄奥联军,达到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高潮。也是在这一年,他不再满足于可以执政10年的规定,要求元老院颁布法令,规定可以终身执政。同年年底,他废除终身统治,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皇帝。至此,共和国结束,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3.拿破仑的统治政策。拿破仑上台后,在政治上确定了以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的方针。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运用灵活有效的策略应对各种反对势力,确保局势稳定。在经济上,他改革金融,创立法兰西银行,通过发放津贴和补贴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金融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实际利益,从而促进了法国的经济振兴。法律上,他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1804年,由他修订的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公布。这部法典由3篇35章228条组成。总的来说,这部法典“概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从法律上承认大革命中确立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秩序,并在法律上加以保护。因此,它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典”。这部法典对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影响。法典还照顾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它从法律上保障了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权,不仅有利于提高法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拿破仑在进行对外战争时能够从农村得到士兵。所以,拿破仑骄傲地说:我真正的荣耀不是我赢了40场战役。滑铁卢战役抹去了我对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件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的民法典。后来法国还制定了《商法典》和《刑法典》,与《民法典》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在文化教育方面,拿破仑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他创办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由国家出资,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有用人才。

上述政策的实施,使法国摆脱了监督政府时期的困境,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中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和振兴了法国经济。拿破仑的国内政策不仅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这些成就都是拿破仑上台后靠武力和专制取得的,充分体现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从拿破仑上台到帝国崩溃,拿破仑对外战争不断。1800 ~ 1801年,拿破仑以少胜多,取得了对奥地利的决定性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武装干涉。1805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功卓著,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中取得胜利。1806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第四次反法联盟进攻。这些早期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阻止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大约到了1810,欧洲大陆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称得上是法国的对手。第一法兰西帝国控制了东起波兰,西至西班牙,北至荷兰,南至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帝国处于鼎盛时期。在欧洲的大舞台上,拿破仑扮演了欧洲霸主的角色。拿破仑试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开始扩大战争,使法国发动的战争由革命变为侵略。1807年,法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入侵西班牙,奴役那里的人民。结果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抵制,陷入了西班牙民众的反抗洪流中。拿破仑和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为了各自的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战争;而与俄罗斯的战争也是为了欧洲的霸权。在不断的征战中,法兰西第一帝国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拿破仑陷入困境。但他仍然相信权力,声称“主宰世界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他决定用新的征服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去了俄罗斯探险。结果,仅仅半年时间,法军就疲惫不堪,元气大伤。远征俄国的失败成为第一法兰西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1813年,德国莱比锡战役对于被法国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民族战争”,也就是一场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争。结果法军一败涂地,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崩溃。1865438+2004年3月底,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不得不在4月4日退位。20日被带到地中海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沦陷。波旁王朝复辟。后来因为波旁王朝的反击让法国人民不堪忍受,拿破仑奇迹般的逃离了小岛,在10个月后回到巴黎重建他的帝国。但是,欧洲封建势力并没有给拿破仑喘息的机会。他们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决战中再次击败拿破仑。拿破仑执政仅97天,故有“百日王朝”之称。然后拿破仑被带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于1821年5月5日在那里去世。

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他前期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将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洪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他后来的战争侵略了许多欧洲国家,掠夺和奴役这些国家的人民,具有侵略性,引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他最终失败。另外,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这就决定了他的战争必须体现法国大资产阶级的要求,必须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

小结:这节课,我们讲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拿破仑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战争。请思考一下,历史上拿破仑对法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贡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贡献?

教学建议

一、本节教材2个课时讲授。建议教师:

1.注意,本节教材具有内容多、线索多、重点难点多、课时紧的特点。教师应尽力向学生解释大革命的起因,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课时的具体划分要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在叙述中注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国大革命中的具体问题,评价历史人物。

3.注意初中和高中教学重点的差异,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教学方法。注意力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大革命爆发”的教学,建议教师重点向学生讲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在谈到三级会议的内容时,需要指出的是,三级会议的召开和第三级的斗争,是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开始,是资产阶级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的开始;关于攻占巴士底狱的细节就不用多说了,只要求学生知道这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日期和标志。

第三,“君主立宪时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史料,讲清楚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立宪制对法国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改造,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原则的确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最重要的历史文件。建议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客观阐述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四,“吉伦特王朝”的目的是这一节的另一个难点。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吉伦特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正反作用,揭示人民的历史作用,以便将来讲述巴基斯坦。/ca & gt;

参考资料: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可选)《世界近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