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名的由来和典故

到隋朝九年(589),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泉州”这个名字。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中,泉州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而南方的福建泉州,从一开始就不是指现在的泉州。这些史实很多人不了解,必须解释才能解惑。

“泉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福建历史上,沿用到今天的福州!)隋大业二年(606),全州改名为周敏。是建安县(闽中晋安、建安、南安三县并入建安县),福建九县并入闽县、建安、南安、陇西四县。

南北朝以前泉州是北方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一生与“泉”这个地名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去的是河南恭城,地方也叫“百泉”,所以自号“百泉居士”。最后葬于河北通州,古称泉州。

泉州主要的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山上石洞有乳白色泉水流出,故名清源山,又名泉山。这个州的名字来源于这座山的名字。

其实《汉书》中的春山指的是福州的春山,与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从福州迁泉州之名,是因为两地都有春山,符合山川之势。至于泉州,后来改称“清远县”,清远也成为泉州的别名之一,都是以此山流出的清泉水命名的。

泉州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侨乡和旅游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北岸,与台湾省一江之隔。别名黎城、刺桐城。面积1.800平方公里(市区530平方公里);1990人口582.33万(市区48.55万),包括汉、回、畲族。南朝陈为南安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