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历史背景
德语: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简介
路德维希?在哪里?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土生土长的荷兰(又名波兰),很早就展现出音乐天赋,8岁开始表演。1792赴维也纳深造,艺术进步很快,贝多芬信奉和谐,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乐《英雄与命运》。序曲《埃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风暴》、《热情》等。我一生坎坷,没有成家。二十六岁开始失聪,晚年完全失聪。我只能通过一本谈话本与人交谈。然而,孤独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被封杀的封建复辟时代,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仰,通过演讲和作品为* * *和理想呐喊,写出了不朽的《第九交响曲》。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飓风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进步。在音乐表演上,他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音乐流派;大大提高钢琴的表现力,使其获得交响的戏剧效果;也使得交响乐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迁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开辟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之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被尊称为“音乐圣人”。
一生
贝多芬于1770 12 16出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个女仆,善良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了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又改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艰苦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的音乐天赋让父亲希望他成为音乐神童,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强迫贝多芬从四岁起就整天无休止地练习大键琴和小提琴。七岁时,贝多芬初次登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之后师从管风琴师倪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时发表了第一部作品《钢琴变奏曲》。在13岁时,他加入了宫廷乐队,担任管风琴师和古代钢琴家。1787年赴维也纳,师从莫扎特、海顿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的第一次胜利之后,一个光明的未来展现在贝多芬的面前。但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断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失聪更可怕的了。所以人们可以理解他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柔板乐章中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总是充满一颗火热的心,但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经历希望与热情、失望与反抗,这无疑成为他的灵感来源。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Giulietta?圭卡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了她。然而,风骚、幼稚、自私的艾并不了解他高贵的灵魂。1803嫁给了加伦堡伯爵,这是一个绝望的时刻。他写了一封遗书。
1803年,他走出了阴霾,写出了光明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更多更好的音乐。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以及优美欢快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色彩斑斓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代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的理想世界。1826 65438+2月贝多芬患了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因为肝病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他去世之前,突然下起了暴风雪,雷声隆隆,似乎连天堂都在哀悼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两万多人自动跟在灵柩后面,舒伯特的坟墓就在他的坟墓旁边。。从未结过婚。29日,殓葬者有2万人,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圣麦克斯公墓。
这位作曲家只在世上呆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几十首管弦乐(埃格蒙特序曲最著名);5首钢琴协奏曲和1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他协奏曲5首;32首钢琴奏鸣曲(激情、月光、悲伤、黎明、风暴等。都是最有名的);80首室内乐;歌剧1《弗雷德里奥》;另一部剧1;质量2等等。
转义词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大部分时候,他爸都是醉醺醺的,对家里人不太好,甚至从来不问家里人是否吃饱穿暖。一开始,一个善良的爷爷可以让这个家庭免于太多的苦难;另一方面,他的长孙的音乐天赋也让老人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当贝多芬只有四岁时,他的祖父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过去常常把孩子拖到键盘前,让他努力练习几个小时,每当他弹错了就打他耳光。邻居经常听到孩子因为疲劳和疼痛而抽泣着入睡。不久,Faifr,一个贫穷的旅行音乐家,来到这个小镇,并被带到贝多芬的家里。他和老贝多芬曾经在外面的酒馆里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从床上拖起来,开始上课,有时要到天亮才结束。为了让他看起来像个神童,他的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八岁的时候,六岁的时候带他出去听音乐会。但是世界上没有神童。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老贝多芬始终没能把儿子变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训练时间愉快而安静,有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心爱的妹妹。而贝多芬则以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重,但他的世界范围的旅行表演远没有莫扎特的那么惊艳。
坚持旧习惯
贝多芬不想成为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呆在自己的住处,能够随心所欲地进出、起床、穿衣和吃饭。他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房间里摆弄一些琐事。有一次,为了通风换气,看看窗外的风景,他故意把窗户切掉一块。他总是和地主们闹矛盾,总是四处走动。每当他创作高潮的时候,他总是把一盆盆的水泼在头上降温,直到水浸透了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房东和其他房客的心情!有时他移动得如此频繁,以至于他甚至不想担心把腿放在钢琴上,只是坐在地板上弹钢琴。因为他每次租新房都要签租约,注明租期,所以经常同时交4套公寓的租金。这大概就是他虽然赚很多钱,但总是没什么积蓄的原因吧!
变聋
当他真的觉得自己耳朵都快聋了的时候,他几乎绝望了。生活似乎不值得活下去: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不到他喜欢听并赖以生存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吗?起初,只有几个老朋友,如威格勒博士和斯蒂芬·冯·布罗伊宁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了去宫殿听他非常喜欢的欢快的音乐会。他害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认为一个听不见的音乐家写不出好作品。不要!他记得所有他想写的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音乐并不像其他音乐家那样困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声音模式,更是一种表达最深层思想的语言。
大师风格
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支持者。1798年,贝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经常拜访他的家,并与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贝纳多特的建议下,开始创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就在他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时候,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当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愤怒地咆哮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他会践踏人权来显示他的个人野心。他会骑在所有人的头上,成为暴君!”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前,把献给拿破仑的献辞撕了扔在地上,谁也不许捡起来。过了许多天,贝多芬的怒气渐渐平息,他被允许公开这部作品。1804 65438+2月,这首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柯维茨王子的宫廷中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节目单上写着:“路德维希的D大调新交响曲?在哪里?贝多芬先生写的,献给罗伯·柯维茨王子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说不是降E大调,而是降D大调。《1806》6月刊乐谱时,扉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此后,第三交响曲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C小调交响曲》(作品67)的前四个音符,就像命运敲门的声音一样强烈而沉重。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写于1805到1808。贝多芬在11年6月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08)写信,他已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也不能彻底压倒我!”命运的叩击出现在1798年创作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第三乐章,后来又出现在《D大调弦乐四重奏》(Op.18 No.3)第三乐章和《激情奏鸣曲》(Op.57)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奋斗激情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手玛丽·博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被吓死了,不得不离开。老卫道士拿破仑听到第四乐章开头的主旋律,忍不住跳起来大喊:“这是皇帝!”“柏辽兹将《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视为“奥赛罗听信小我的谗言,误以为苔丝狄蒙娜有了外遇时的可怕狂怒。"舒曼说:"虽然你经常听到这首交响曲,但它对你来说总是有一种不变的力量--就像自然现象总是会吓到人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待了两周,最后一次见到歌德,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非常激动。他说:“这是宏伟的,惊心动魄的,几乎要把房子压塌了。不知道很多人一起玩会怎么样。“1841三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在给姐姐的信中,他称赞了这部作品,并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这辈子就什么也没听过。”他说,在第一乐章中,他听到了“那种彻底的绝望和悲哀,那种悲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我听到了“爱的温柔哀愁”;第三、第四乐章,“小号所表达的强大、年轻、自由的喜悦”是如此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实质。
月光奏鸣曲
《月光之歌》原名《C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接近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一声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和忧郁的思想。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记忆中的甜蜜的梦,也像是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的快板。这部作品最美的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音乐”,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德伯格说:“听完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我就想到瑞士的卢塞恩湖和湖面上荡漾的皎洁月光。”后来,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之歌》的书名,各种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创作的传说便开始流行。其实打动贝多芬创作的并不是皎洁的月光,而是贝多芬和朱丽叶·吉查蒂(1784-1856)初恋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吉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他们是真心相爱的,家庭地位的差距迫使他们分手。在遭受了这一沉重打击后,贝多芬把封建等级制度引起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愤慨全部倾注到了这一段热情如火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歌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部作品的解释,或许俄罗斯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观点更为合理。回忆起在彼得堡听李斯特的演奏后,他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温情脉脉,有时是充满黑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表演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仿佛从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深处,突然升起一个无声的声音。有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悲伤;还有的是沉思的,有着无尽的回忆和灰暗的预兆……”
围绕月光,有一个误传的奇闻。上半个世纪,一位德国乐评人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让他想起了“瑞士卢塞恩湖上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虚构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题目是《月光音乐》:“一天晚上,贝多芬正在维也纳郊区散步,突然听到钢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走到一所旧房子的窗前,发现一个盲女正在玩耍。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很感动,在月光下写下了这首月光歌……”。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越来越严重,失恋的痛苦还没有平复。他怀着痛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这个虚构的故事后来被应用到我国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月光歌》中。
热情的奏鸣曲
当辛德勒有一次问贝多芬D小调奏鸣曲(作品31 ^ 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的内容时,贝多芬回答说:“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后者被汉堡音乐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冠名为“激情奏鸣曲”。(另一方面,“热情”这个称号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赖内克(1824-1910)加上去的,似乎没有根据。)贝多芬并不认可《热情》这个标题,但对于这部英雄壮丽的作品来说,这个标题还是挺贴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在莫斯科听过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多布罗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并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激情奏鸣曲》更好的了,我愿意天天听下去。这是美妙而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是带着也许是孩子气的夸耀想:人能创造出什么奇迹!”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三个多月。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凡尔赛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款。那天晚上,德国前驻意大利大使格特尔在维汉姆一架破旧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激情奏鸣曲》。俾斯麦听完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整一代人奋斗的哀号。”他从一个嗜血野心家的立场理解贝多芬的“热情”。他曾说:“如果我能经常听这首曲子,我的勇气就不会耗尽”,因为“贝多芬对我的神经是最好的”。贝多芬在1801年6月29日说:“我的艺术是用来改善穷人命运的。”如果贝多芬知道地下的东西,听说他的音乐被俾斯麦用过,那他一定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