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0世纪到14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是由僧侣主导的?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北宋)。然后,赵氏兄弟用了大约20年的时间,逐渐平定了带有地方割据性质的军阀国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当时在中国北方,契丹族的辽国(公元916 ~ 1125)并没有被北宋征服,而是与之对峙。北宋统治者在中国采取“文志”政策,长期保持了和平局面,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北宋不断与北方新兴民族作战,耗费了巨额的军费和国防开支,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朝廷为了保证财源,不得不采取保护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导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繁荣和工商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局面。
北宋商人很多,如朱仁聪、周文德、周文奕、郑仁德、仲孙、李云等。,多次乘坐商船往返于中日之间,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宋代商人运往日本的贸易物资主要是棉丝等丝织品、香料和药材,其次是陶瓷和文具。日本出口的主要有砂金、水银、织锦、丝绸、布匹、扇子、刀剑等,与前代基本持平。
自894年日本决定停止向唐朝派遣使节以来,采取了限制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只允许少数僧侣来华。这样,日本民间商船载着包括书籍在内的“唐物”到中国和日本僧人到宋朝访问所进行的一些文化宗教活动,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纽带。
从11世纪中叶开始,一些日本商人和庄园主开始向朝鲜派遣贸易船。从12世纪上半叶(南宋初期)开始,这种情况再次发展,出现了日本商船直接到中国进行贸易的趋势。南宋时,长江口附近的明州(宁波)被定为对日通商口岸,日本商船开始频繁驶往明州。利用商船出海、入宋的日本禅僧也越来越多。
镰仓时代(1181年,日本源氏取代石平,1193年,元来王朝在镰仓开设幕府),日本对外贸易经营权由幕府继承。由于镰仓幕府从一开始就对对外贸易采取了相对自由放任的政策,允许自由贸易,所以在平时代的繁荣之后,日本与宋朝的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钱从12世纪中叶开始大量输入日本。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铜币开始在日本流通。根据东大寺文件,京都买地的价格是以铜钱的多少来标示的。南宋孝宗年间(公元1162 ~ 1194),日本和韩国商船每年都要航行到明州进行贸易,不仅交换东西,而且更喜欢用现金交易。鉴于大量宋币流向日本和朝鲜,宋庆元五年(1199年),宋政府颁布法令,禁止铜币带入日本和朝鲜。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国。1271年,先祖忽必烈(1215 ~ 1294)建立元朝,作为中华王朝的继承者。在对外关系中,元世祖多次对邻国使用武力。至元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1281)(元世祖年)两次出使日本。在此期间,即使两国关系因战争而恶化,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并没有停止。元代《日本传》中有日本商船在中国贸易的记载。元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海外贸易收入,因此对民间贸易持欢迎态度并给予优惠。
宋元时期,除了贸易,作为文化交流,僧侣是中日之间最频繁的接触。北宋年间,第一个入宋的著名高僧是狄奥兰(938 ~ 1016)。陆然原为日本东大寺僧人。与他同船的还有吴越商人陈、、宋以及他的弟子程叔和贾胤。《日本宋史传》写道:“雍熙元年(984年),一日本僧人带五六人来海,献铜器十余件,各得杖令和王年谱。”宋太宗(赵匡义,976年至997年在位)有一次召见张宗为,给他紫色的衣服。985年,宋永熙(年号)随浙江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回国。几年后,郑仁德归来,留下弟子Xi为答谢唐太宗献表,并赠送了许多当时高档的日本工艺品。表中有许多赞美和感谢宋朝皇帝的话,从中也可以看出伊然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厚的汉语造诣。
另一位日本僧人元信(942 ~ 1017)从信仰宗教无国界出发,委托回国的宋商人朱仁聪带回自己的前世藏书。《前世今生集》为浙江天台山的国士寺所收藏,其教义也备受推崇。圆心教不仅在日本净土宗信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宋代佛教也有很大影响。
北宋时,日本僧人进京回国都要乘坐宋商船。南宋时期,情况与北宋不同。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船只已经航行到中国,或者漂流到中国。南宋时期,禅宗在江浙一带兴盛。南宋的文人甚至皇帝都愿意和禅僧交朋友,以显示自己的高雅和高贵。这一时期,加入宋朝修行禅宗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
宋代最早的僧人是东大寺的重源(公元1121 ~ 1206)。中原1167来到中国,游览了天台山和王宇寺,第二年9月随荣熙回国。他回国后带回了宋版《大藏经》等多部经典,以及五尊净土像、十六罗汉像,还有许多佛教工具和绘画作品,捐赠给东大寺等寺庙。
另一位比其他人更晚入宋的僧人是日本禅宗林佶派的创始人荣熙(公元1141 ~ 1215)。荣在国内与钟渊相遇,二人一同前往天台山和王宇寺朝拜修行,并于1168年9月带着天台宗经典60卷回国。荣熙还带回了茶叶品种,回国后在传播林济宗的同时,尽力将饮茶的习惯传播到日本。荣熙于1187年回到宋朝,到天台山万年寺学禅。容熙留宋五年,1191回国。回国后,先在九州普及禅宗,后于1195年在博多建傅生寺。后来下到镰仓,住在寿福寺,在镰仓武士中发展信徒,并于1202年在京都建了建宁寺,致力于禅宗的普及。
荣熙的弟子全明(公元1184 ~ 1225)在荣熙死后继续主持肯尼吉。1223年,全明加入了宋朝的道元等人,住在天通山学习曹洞宗。两年后,死于天通山。全明死后,道元(公元1200 ~ 1253)继承了曹洞宗的道统,师从天钟山方丈,严格修行打坐。1227年秋,道元如网告别,带着全明的遗骨回到了中国。据说临行时,儒敬大师告诫他不要住在一个城市里,也不要靠近国王的大臣们,哪怕是一人半人都要教育。道元回国后,于1233在山城京都开设了盛兴寺。1244年,道元重新修建永平寺,致力于弟子的修炼,成为日本曹洞宗的鼻祖。
荣的元二(公元1203 ~ 1280)于1235年入宋,游览了寺、天钟山寺、景山寺(杭州府),在景山满居集习禅。1214年回国后,在博多开设了崇福寺和承天寺,在京都东南修建了东富寺,专修弘步禅,成为东富寺林佶派的鼻祖。1280死后,被园林皇帝授予“艺声国师”称号。元二手下的大部分僧人陆续入宋。他的弟子与普门(公元1212-1291)无关。他们于12565438年来到中国,在宋朝修行了10年。回国后住在东福寺,被封为“大明尊者”。
在南宋时期,当日本僧侣跟随宋朝学习禅宗时,许多中国僧侣前往日本。兰溪道隆(大觉禅师,公元1213 ~ 1278)是中国第一位正式将大陆禅宗传入日本的佛教高僧。他听说日本的禅宗逐渐兴盛,便于1246年带着弟子抵达日本,京都仙奴寺的人也来迎朝,传播禅宗。后来他在医院的大师智慧镜的帮助下搬到了镰仓的寿福寺。
此时正值镰仓时代中期,执政的北岛愿意接受新兴的禅宗,使镰仓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宗教中心,以便掌握宗教的实权。北岛以道隆访日为契机,支持道隆于1253年在镰仓建立建昌寺,道隆成为寺的创始人。建昌寺仿照杭州景山寺,象征镰仓禅质的转变。1255年,石来招禅,铸巨钟,由道隆书写,建昌寺方丈道隆签名。据说这是日本“禅寺”名称的开始。
到了元朝,因为元军远征日本,中日两国僧人的交流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中国僧人义宁(公元1247 ~ 1317)启程赴日,日本来华僧人才逐渐增多。伊伊山宁是普陀山的和尚。1299年(元大德三年),任(铁木尔,在位1294 ~ 1307)外交使节,持国书赴日。起初,他被幕府怀疑为间谍,囚禁在伊豆秀寺。后来因为品德高尚,被赦免了。一山一宁长期居住在日本,曾居住在镰仓的建昌寺、圆觉寺、景芝寺和京都的南禅寺。他的博学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尊敬和钦佩。一山一宁影响了日本文学、书法、绘画的发展。
1305之后,日本僧人数量剧增。据说1305一山一宁弟子龙山德见仁元时,与他同行的有17人。t342年,他作为朱仙、范贤的弟子去日本时,随行的也有25人。1344年,日本和尚的曾祖父能够长大的时候,几十个人成群结队的跟着他去了。此外,还有很多独自一人的僧人。许多在中国生活了10年甚至20年的日本僧人被中国禅寺欢迎为住持。
与日本僧人相对应,中国的禅僧也相继赴日。其中最著名的有卓青(公元1274 ~ 1339)、明楚(公元1262 ~ 1336)和朱仙范仙(公元1292~1348)。他们到达后,担任京都和镰仓寺庙的住持,受到朝廷和幕府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憨厚,把中国禅林的各种规则移植到日本,对日本禅林规则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