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馆的起源

这就是“江南”迁徙论。

据调查,三都县80%以上的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西米白街朱轼巷。这反映了主流观点。

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安徽。

这种说法在水族民间广为流传,主要来自水族几个大姓的族谱和一些记载,如三都县亭牌镇贾王村定花村的孟泽明,今年46岁,喜欢研究水族历史。他说水族孟氏来自安徽凤阳,是朱元璋来到贵州平满邑留下的。川先居独山之南,后迁居三都羊安乡。《盘石源流》还记载,盘石的祖先原是江南省九江府人。《独山县志》和《独山县志》都记载,独山蒙台梭利原籍江南一省镇江府,宋代来到今天的水族地区。此外,杨、石、王、吴、莫等水姓也流传于江西、湖南、湖北或广东、广西等省,据说是因为战乱才迁到这里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家谱”是封建社会的水族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民族歧视,取得科研资格而写的。孙毅教授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家谱都是家族或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水族大家庭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包括汉族)的成分。

曾小玉在《水语》中的汉语借词分析方法(2002)中说,“根据东台语台语支、东台语支本族语词与中古汉语借词声调范畴的一致性,推测这两个支的分化时间很可能不会早于隋唐时期。也就是说,水鱼(水族)是隋唐以后才产生的。

水族自称“仁岁”,他称他们为水家、水家、廖、等。“水甲”和“水”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宋时期,唐代《南蛮传》开始记载:“新世纪初,我设羁縻州,如我、老、伏水。”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带有“慰”字的行政机构,美其名曰“慰”,是对人民的“关怀”。唐朝还在广西环江县和贵州荔波县交界处设立了“富水郡”。然而,在当时,这个地方已经是“水族先民共同生活的地区。”顾名思义,“设立‘富水郡’是唐朝为了安抚水族而设立的一项行政制度。”(潘、魏著《中国水文化研究》。)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水族的称谓被搁置一旁,说是辽、辽、水中月。1957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恢复“水族”称号。然而,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水生动物被世人悄悄地称为“水族馆”。这给水族从古至今蒙上了一层莫名的阴影。

唐宋时期与壮、侗、苗、布依等民族融合,但其民族名称“任岁(水蛮)”从未改变。曾被汉人称为“辽”。唐代称“水”,明清称“水族”。罗月说了几件事。

关于族群起源的各种看法胡先生在民国时期编纂的《三河县志》中记载,献县满族贡族代表龙光在表演完自己的歌舞后,尊崇令,称之为“水曲柳”,并断定水曲柳因其歌名而称为皇族,并称水曲柳为宋西南的龙蟠。但孙毅教授认为:“据史料记载,樊龙士是用芦笙伴奏演奏‘水曲’的,芦笙并不是水族最好的乐器。”

这种说法也遭到了水族研究专家石先生的质疑。他认为“芦笙不是本民族之乐,故不应以此命名。”关于水族的历史起源,国内外有两种观点。首先,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潘和魏认为,水族自称“隋”是因为河南境内有隋河流域。其次,贵州水书研究者魏说“水人是共工氏鲁中支的后裔”。

对于第一种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敏也质疑汉字“岁水和何穗”是否与水族自称的称谓“人岁”有关。这个说法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水族是在大约七八百年前分阶段从江西、广西、湖南等地迁移到贵州的,这是一个共识。

水族馆自称“任穗”。根据水书理论,可以明确翻译为“水人”。不知道为什么学者说“穗”变“水”是音的音译,没有意义。

水书先生还把水书里的山读成“散”;读水为“隋”;把老虎读成“老公”;读天是“听”等等。这些水字的读音与汉语很接近,但与今天的水语相去甚远(现在水族人把山、虎、天分别称为“怒”、“莽”、“闷”)。这些信息不仅说明水族在古代是中原的华夏人,而且曹操的口音和今天的中国人很像。也说明水族自称的“仁岁”,其实就是“治水族”的意思。两次大规模的遗传学研究证明,水族是水族家族的祖先,是西北地区各民族的血脉。

《记者观察》2004年第11期刊登的周芙蓉传承水族历史的活化石《水书》中说:1997,贵阳医学院的遗传学专家对贵州水族、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主要民族的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做了研究,对同一个民族家系三代人的158进行了比对,

2004年9月,新华网《DNA研究显示水族祖先来自北方》报道,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和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院联合完成的DNA研究显示,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水族与其他南方民族和西北人群的序列更为相似,表明水族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古老民族。“水书”是水族的一种古文字,水族人称之为“乐岁”,意为书写,“岁”是水(家)的意思,“岁”是水族的文字或书。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的繁体字,水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类似甲骨文、金文的古文字符号,记录了古代水族的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律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水族古文字和古籍的总称。《水书》还有其他荣誉称号,如《易经》、《水族百科全书》等,是解读水族悠久、沧桑、辛酸历史的重要书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尚未开发的最后一块领地。千百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书写结构和特殊用途,成为一种“被压迫、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流传。

从今天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书。水书的制造时间非常古老。有学者推测,水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至夏一代,“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有一定的婚姻关系”。制作水书的地方,先是西北,后从北方传入江西,再从江西迁到贵州省,“所以是随带”。

古代水书文字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象形文字,有些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反写、反写或改变汉字的书写方法,三是宗教文字,即代表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向左直竖,无标点符号。现在古水族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头、手书纸张、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主要是通过手写和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事物,以及龙等一些图腾物书写和描述,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800多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墨书法领域浸淫多年的潘,认为水墨书法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书写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这种书写体系非常“不成熟”和脆弱,但它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非常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水社的范畴,“礼无所不至”。《水书》中包含的一些信息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此外,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约三分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文字,40多万人的水族就是其中之一,值得研究。而且《水书》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要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的珍贵古籍。

2015年,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结束了水书由男传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