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清康熙皇帝的历史观
历史上,凡是做了一些事情的皇帝,同时都有这样的举动:激扬文字,以为自己是神仙;不论人品,一字九;赞美和批判历史。但是,这些愿望的实现并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文字是不朽的,应该被后人认可。历史评价必须得到后人的认可。当然也有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透彻的皇帝。清朝的康熙就是这样的皇帝。康熙对明史修改的态度证明了这一点。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大学士九卿等人到图书馆,恳求康熙皇帝写一篇关于明史的文章。康熙经过深思熟虑,告诉大学士要等九卿: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治疗。一切都错了,就是怪自己,暂时不要怪自己。清夜扪心自问,未能移风易俗,未能身体力行,未能知人护民,未能对人付出足够,未能温厚深远,未能逻辑治国,未能顾及言行,惭愧出汗。明史的是与非呢?
康熙最早认为自己治国有七个方面?未能也?,?感到羞耻和出汗?我觉得我没有资格评论明朝的历史。接下来,他指出:
从邝友明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很难一一列举。这其中,很难让人相信史家之舞是捏造的,是非颠倒的。元朝人修宋史,明朝人修元史。至今人们都不满意,那些讲很多不同的都不是教训。
他说他很难总结明朝的好治理。那些被明史家翻了个底朝天的人,自己也很难分辨。元朝修改宋史,明朝修改元史,后人仍不能接受,应引以为戒。然后,他说他什么也没学到:
我没有实际知识。我每次读朱的书,看到什么?和远古的祖先相比,他们学会了认为自己是自己,而今天却不是,只是人?这句话,我不服气。再读孟子?相信书,不如没有书?很高兴看到历史学家在古代被误传。今天呢?班玛与左国的异同华而不实,古人以为是定论。至圣孔子写《春秋》,有知我而责我之叹。后人鞭长莫及者,轻佻浅薄,自以为自足,惟善其史笔名。我说人,天下的学者都能明辨古人的是非,问时事,问人品,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不是吗?从不与人交往?,也就是什么?不能知道怎么回事?我不懂为官之道,但一千年前的事我都懂。为什么对现在的世界一无所知,对古代却一清二楚?不是说远的人光明,近的人黑暗吗?故责人者重,责己者轻,君子不取之。沈说自己不是专门学的,不敢和古史家前辈比,也不想采用那种?对别人的责任重,对自己的责任轻?以及对待历史的傲慢态度。
最后,他强调:
《明史》必须完成,民意必须采纳,是非必须不明,人心必须不服。关系巨大,条目复杂。我什么都忙,精神有限。不能一个一个看,就是敢轻判对错,有舆论的都会怪罪到我头上。我不怕时间,但我怕后人。我不看重文章,但我看重良心。这也是事实。青等人老而好学,一时名重。《明史》的是与非自有烛照见,青等人都一致认为是对的,即是也。去做,偶尔考虑一下,再讨论。我一个字都不认识,也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苦言,以示不能也。?
?
康熙想,当今天下,用人、行政、尺度、法度的是非,我都要负责,不能允许他指责。明史稍有差错,后人必责我,不可轻忽。?所以他一直不肯为明史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