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农村传播的论文。

乡村传播意义上的“农民问题”

执行摘要:

关于“农民问题”的话题已经有了很多讨论。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基于如何理解农村传播系统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农民问题”的实质“农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乡村传播的分析视角应该在哪里?悄然存在的乡村传播系统是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研究途径。

关键词:

乡村社会,乡村传播,乡村传播系统,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

文本:

如何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的社会特征?什么样的视角会更准确,更贴近真实的农村状态?在确定乡村社会的建设体制、背景和特征的前提下,如何理解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从乡村史研究、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与乡村自治、近代史研究、乡村社会学研究等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同的探索。笔者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农民问题”。

(一),乡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

在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中,对传播者、受众、渠道、方式、效果的研究一直是正统的研究模式。说到乡村传播,这种正统的研究模式也可以是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的内容和角度需要重新定义。

目前对农村传播的研究主要是农业科技推广和疾病控制。在农业推广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中的理论,而疾病控制的研究只是采用了传播学一词的日常含义,并没有从传播学的学科理论角度进行研究。这两种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两个分支:发展传播学和健康传播学。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西方传播领域。发展传播的视角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变革如何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信息传播逐步完成。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对现有理论进行论证和修正。

诚然,这些研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总的来说,结论总是令人沮丧,很难给我们一条希望之路在中国农村传播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传播不仅是传播所能承担的主体任务,而且是对乡村社会的一种变革的推动,这种变革将通过对乡村信息传播系统的理解来完成。

作为理解农村信息传播系统的前提之一,是理解农村社会系统。在了解农村社会系统的基础上,可以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来研究农村信息传播系统。重要的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视角都发生在农村社会体系中,发生在农民群体与农民群体之间,发生在农民组织之间。这里的传播渠道、方式和效果也发生在这个系统之内。农村地区的大众传播手段和大众传媒形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从乡村传播系统的角度,可以给出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的乡村社会性质,或者得出一个比较中肯的结论。

那么,目前研究乡村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

忽视对农村传播系统整体形态的研究和把握。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文化学的角度,甚至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问题的延续和自我更新都发生在有国家参与和无国家参与的历史场景中的不同地域空间和生存空间。这种自我延续和自我更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依然如此;

忽视了农民自身的基本认识。农民作为群体是个人主义的群体,作为个体是有血性的个体。他们站在自己的历史立场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像研究他们的学者一样。这种话语权发生的地区和体系,只属于他们建立的无形体系。这个无形的系统在政治系统的干预下不断改变自己,但不会消失。在这种体制下长大的农民,有着自己的骄傲,对自己的文化和日常生活有着说不清的感受。如何认识这个无形的体系,是认识这个体系中的农民的关键;

忽视了农民对农村传播系统之外的信息质量和多样性的需求。乡村传播系统外的信息给予和研究是迄今为止乡村传播研究中的一个主题视角,这应该建立在对乡村传播系统的基本定义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不应该把农民作为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提供一些信息。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对象,但我们渴望“改造”和“教育”他们。

(二)“农村问题”的农村传播

研究乡村社会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的特征。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发展史,远不是几个理论模型和个案研究就能概括的。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研究者:他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有天生的情感倾向,有很好的学术背景。他明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学者不会从理论话语权上来解释不属于农民的农村或者不属于农村的农民。因为,从骨子里,他认同农民就是自己。在这位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我们会看到中国自身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和农村社会制度研究。然后,我们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村社会。

如上所述,“农民问题”不是农民自己的问题。同样,“农村问题”也不是村庄本身的问题。作为一个对象,乡村已经展现了几千年。不能从我们认为正确的角度得出学术结论,且不说我们的研究对象本身有问题,只说我们不了解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乡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研究角度:

——乡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是从共享社会信息的角度看的问题。

《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权利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人权。每个人和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参与、促进和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得到充分实现。”从这种发展观出发,农民在改革开放中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而获得相应的权利。在考察农民的具体正义状况和他们实际拥有的权利时,人们往往只使用单一的标准,如基本生存的满足程度、机会的平等程度、收入差距等。,所以很难对中国农民面临的公平待遇现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只有综合分析基本需要的保障、机会均等、按贡献分配(收入初次分配)和社会调节等正义的基本规则,才能对我国农民关于公平待遇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1]。

在公平的视野和环境下对农民权利进行了清晰的理论界定后,再来看他们应该分享什么。他们实际上需要分享什么?

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属于生长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作为个体的农民也可以享受这些成果。从内容构成来看,每个个体共享的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成果。扩展内容,还应该包括意义、机会、符号的分享。所谓意义共享,强调各种利益集团或各种事务在意义权重上的公平性(虽然不否认在处理程序的安排上存在轻重缓急的差异),也强调非决策权的公平使用,即把一个群体或个人的利益限制在决策讨论中,不进行偏见动员和排挤;所谓机会共享,强调机会原本平等,不人为设置机会壁垒;所谓符号共享,就是没有符号的霸权[2]。

传播学首先关注的是知情权。在同样的媒介环境、媒介体系和媒介制度下,乡村传播的受众获得了一种与其他社会形态的人相同的信息质量和数量。其次,传播学关注农村传播受众的构成、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以及在媒介条件和政策相同的情况下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再次,传播也要注意这些共享的信息内容在内容上是否与城乡群体对等。所谓内容包括:内容的构成,内容的权重,话语的形式,话语的使用约定等等。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来看,农村不再是我们认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灰色地带,而是与城市平等共存的研究领域。乡村社会的性质和特征,乃至由此视角衍生出的乡村社会制度和运行模式,不仅为如何理解变革中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思路,也为研究社会科学的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乡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是一个组织信息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在分享社交信息的基础上,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些信息的组织模式以及背后的思维模式。首先,这些信息的来源是什么?可信度如何?农村社会有必要吗?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模式工作的?共享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同地域和空间没有差异。信息的需求和构成要满足当地信息市场的需求,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信息市场的需求。通过分析现有的信息组织模式,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的概念中了解到我们给这个地区什么样的信息,我们使用的组织模式是否与农村信息组织模式一致,以及这些组织模式的历史是什么。在这些组织模式的历史作用中,我们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是如何决定这些信息的组织模式的,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农村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区别,是如何形成的。

对现有组织信息模型的历史追溯和现实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这些组织模式的解读,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制度的变迁、人群的心理习惯等等。作为一种组织信息模型,还可以分为传播源模型、传播渠道模型和传播信息构成模型。在划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的特征进行解剖,从而对乡村社会的乡村传播过程有一个基本的描述。

——农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是一个信息流通和信息建设体系的问题;

乡村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过程,不仅在乡村社会如此,在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在传播本土化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乡村社会置于何种视野中研究传播学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在了解组织信息模式及其思维背景的基础上,面对信息的受众群体如何使信息的传播在一个属于他们的系统中发生或中断,如何使传播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流动和循环,从而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之间构建一个信息网络,是我们研究乡村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息流通不仅发生在乡村社会内部,也发生在乡村社会固有的群体之间。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农民的流动不仅仅是人力的物质流动,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双向流通和信息二元体系的构建。从传播学的角度,从信息双向流通程度的案例分析出发,对这一系统之间的流通发生、系统边缘之间的接触和流动,乃至两个系统之间边缘化信息系统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将为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信息论的视角。

从微观上看,乡村传播中的“农民问题”是一个对乡村传播体系的认识问题;

关于乡村传播发生过程的分析,研究者的视角首先定义了我们如何利用科技、文化、教育来使乡村发生变化。换句话说,乡村传播的研究是从城市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乡村传播的真正内涵一直被排除在乡村传播研究的视野之外。乡村传播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乡村传播系统中的一切传播行为和活动,包括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传播活动者的传播内容构成、特点、组织形式、传播网络、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以及相应的传播效果。

农村传播系统的研究包含着复杂的内容,不仅是信息,还有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传承。既是对各方面信息背景的研究,也是对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模式的认识;此外,在纵向研究的同时,需要进行更多的横向比较,力求描述现代农村传播体系在动态转型中的衍生过程。

毫无疑问,这种研究模式更加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乡村传播系统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体系,然后将问题逐一划分,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全貌才有可能呈现出来。

站在乡村传播体系中,我们可以了解农民,这是中国乡村社会中农民的真实形态。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讨论如何将乡村社会改造和改变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形式,这正是研究乡村传播系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