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名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商族始祖奚è帮助禹治水,在商朝封国,后迁徙。后人把商族居住的这片废墟称为“商丘”。

商丘是宋城(今睢阳区)的都城;隋唐称松州;改为贵德县;宋景德年间,应天府被称为宋朝的都城。是北宋南京的。

金成安五年改名归德府,元、明、清三朝夹攻。民国十八年起称商丘。商丘是圣人孔子的祖籍地,是古雪莉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木兰的故乡,是商人、商品和商业文化的发源地。

全市有2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3000多处风景名胜。商丘古城(睢阳区)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扩展数据:

商丘地名的传奇故事;

在古代,人们吃生食。后来由于雷电、风等自然原因,形成了自然火灾,把来不及逃生的树木种子和动物煮熟。人们选择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

于是我慢慢学会了把食物放在火上烤。当时没有现成的生火工具。当人们看到雷声和电击,森林着火时,他们如获至宝,竭尽全力去救火。

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耿伯出去视察他的臣民,来到一个人们仍然吃生食的地方,那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体弱多病的。帝喾很同情他们,问他们为什么不吃熟食。

老百姓回答说:“没有火”。帝喾问,“为什么不去别处看看?吸引火力,不要让它熄灭!”百姓对他说:“我找了好几次,有时因为没有柴火,有时因为发大水,都没了。”

帝喾环顾四周,果然,这里有被洪水扑灭后的灰烬。他不禁叹了口气,心想:怎么才能找到让火不灭的方法呢?他想了一会儿,认真地对隗嚣说:“你看,现在帮这里的人吸引火力。

并且管理好火势,不让它熄灭,这对这里的人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希望你这么做,好吗?”隗嚣是个忠顺的人,立刻满口答应下来。

从此,隗伯成了这里的“火官”,此地也就成了赐给隗伯的封地,封号“商”。奎伯被封在这里后,整天为火拼命,忙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一是他带领百姓从远处引火,想办法建了一个土堆,把火放在土堆上,在上面盖一个掩体,让天上的雨不能把火扑灭,河水的洪水也不能把火扑灭。

然后,他亲自领着人到处找柴火。多亏了隗嚣的智慧和努力,“商”的人民不仅能到处生火,还能让火燃烧很久。

人人都感激隗嚣,说他是从天上来的仙女,是来造福人民的。奎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绩,怀着崇敬的心情,用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安葬在生前存放火种的土堆上。

按照当时的习俗,每个悼念他的人都要在他的坟前加一袋黄土。结果土堆越来越大。因为隗伯的国号是商,所以这个土丘从此就叫商丘了。时间久了,商丘就成了这里的地名。

商丘周边地名的由来:

1、宋集镇:在商丘古城东南35公里处,唐代建村属宋州,名宋集。明、清两朝称为宋集。民国时期还叫松吉。

2.武强镇:商丘古城东南27公里,原为商汤南博都城,后成为村落。宋代、开宝年间,该村南邻洹水,有汴京(开封)至江淮各地的水路。商船经常在风中经过并停靠在这里。为了让船逆风停下来,船主在环水北岸修了一堵寨子墙,叫坞墙。因为有客栈和商店,所以形成集镇,俗称坞墙集。

3.乔峰:商丘古城东南19公里处。李原名李有芳,乾隆年间在此建有香油坊,故名。后乔峰乡政府迁到这里,简称乔峰。

4.闫集:商丘古城东南12km。古时候叫红枫口。唐朝时,颜在这里开了一家店铺,名叫颜小店。严嘉济在宋代改名。晚清时期的晏几道。

5.双八:商丘古城东北16公里处。汉代建村,隋代开始采集,因为村民多以丁吉吉为名。宋代丁健镇,又名丁家道口,位于松州通往齐鲁的主要路口。1912改名为道口吉。后来,毛泽东于8月8日1958游览此地,并改名为双八,以示纪念。

6.章格:商丘古城东北14公里处。明初,张才在这里建了一个村庄,取名为张才村。清末,因地处流口至亳州的交通要道上,张在路上建亭,改名。

7.谢集:商丘古城西北20公里。1913陇海铁路修的时候,车站建的。往南四公里,有个小坝,叫小坝站。1958谢集人民公司迁到这里,改名谢集站,建谢集。

8.李口:商丘古城南15km。春秋时称新城,又称新城亭。宋朝时,兵士散为瓦砾,俗称瓦子坡。明初重建李姓,因靠近渡口而改名李家口。因为当时有市场,所以也叫李家口集。清末的李口吉。

9.郭村:商丘古城南15km。唐朝时,郭姓在此建村,故名郭村。

10,包公寺:商丘古城南30公里。龙图阁大师在宋仁宗时,答应从汴京(开封)回到庐州(合淝)老家,后来为了纪念他,建了包公寺。晋代发展为村落,村落因庙而得名。

11,周吉:商丘古城东15km。明朝洪武年间,周家在此村设集,名为周嘉吉,简称周吉。

12.平台:商丘古城东北9公里处。春秋两宋时,龚平修筑了一座平台,平台宽阔平坦,故名平台。到了三国时期,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村落,接着是一个集市,叫做台集。简称平台。陕西谢惠连是一个有雪的地方,也被称为雪原。

13,高辛:商丘古城南23公里。在古代,它被命名为高辛,帝喾的首都。宋代高辛镇。明设高辛府。历代都有集市,所以叫高辛集。

百度百科-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