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评价拿破仑的短文。
普鲁士女王说得对,因为像所有不受控制的征服者一样,拿破仑也经历了他的滑铁卢——这已经成为纪念他最终失败的成语。这个结局是从他1812年远征俄罗斯开始的。为了远征俄罗斯,他集结了60万军队。拥有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全世界都期待他能很快取得胜利。但结果恰恰相反。俄军每战皆避,屡次撤兵至腹地。9月,拿破仑的“军队”逼近几乎是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几天后,俄罗斯军队放火烧了整个城市。拿破仑知道,如果没有充足的住宿和补给,他的军队无法在俄罗斯过冬。他向沙皇提议休战——但没有得到回应。他别无选择,只能下令撤退。然而,撤退对他的“军队”来说是一场灾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死于饥饿、疲劳和俄罗斯的反击。最后只剩下5000人回到了家乡。
一向以无敌著称的拿破仑战败,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敌人,促使他们团结起来。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英国和瑞典一起向法国宣战。1813 10 10月16日至19日,著名的“国民大会战”在莱比锡附近举行。拿破仑新组建的军队无力与盟军抗衡,遭遇第二次惨败。1814,盟军进入巴黎,拿破仑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一年后卷土重来,再次回到巴黎,推翻新建立的国王,执掌政权。他又建立了一支军队,但于1815年在滑铁卢附近被普鲁士和英军彻底击败。作为英国政府的俘虏,拿破仑最终于1821年5月5日死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皇帝的统治只持续了十年,然后他的大帝国就像纸牌搭的房子一样倒塌了。他留给后人的不是他作为统帅的种种功绩,而是他作为政府首脑的种种改革。其中,尤其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其中实现了革命的许多重要诉求:对全体法国人民实行统一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自由;取消等级制度;进入公职只能以业绩为依据,不能以出身为依据;经营自由;选择工作的自由;拥有财产;宗教自由和公证结婚。民法典已经成为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法的典范。
同样,行政改革也让拿破仑获得了不少赞誉。法国分为98个行政区,这些行政区并不独立,但接受巴黎的指令。同样由中央政府控制的是国家统一监管下的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直到今天,法国学校的毕业标准仍然是全国统一的。
拿破仑在德国取得军事胜利后也进行了改革。比如教会管理区域的世俗化,即把管理权交给世俗管理者;原来的112帝国教区从政治地图上消失了。此外,350个帝国骑士辖区和许多帝国城市都不再是独立的王国,而是受诸侯管辖。由数百个小国和最小的领土组成的支离破碎的帝国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更强大、更有生命力的中等国家诞生了。在这次“行政清理”中,主要的赢家是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它们的地盘明显扩大了。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根据法国新法律进行了重组和规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虽然公民被剥夺了做出政治决定的权利,因为德国没有由人民选举产生的议会。
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没能摆脱法国思想的影响,也陷入了改革的压力。“为了防止革命的爆发,我们必须改革。我们必须帮助那些受到上帝保护的人。”一位普鲁士官员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冯·斯坦和冯·哈登伯格男爵着手起草一份改革计划,该计划主要以法国模式为基础。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改革主要贯彻了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的思想。直到今天,洪堡精神仍然贯穿德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让普鲁士的臣民成为能以责任感参与国家工作的独立公民——也许在某个时候,还会出现一个与国王平起平坐的人民代表机构。
在另一个领域,拿破仑也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当然不是出于他的意志:被法国占领的附属国一再发生抵抗运动;为了战争,拿破仑越来越重视金钱和士兵。他的欲望越明显,反抗就越强烈。特别是在德国,这种抵抗已经成为反对拿破仑的全国性运动。如果说这个国家的诗人和哲学家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文化民族”的成员,那么现在他们也想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质”,重新成为德国人。“让我们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面前崇拜,成为他们的俘虏。”这种保持民族特色的愿望也是导致法国在欧洲霸权终结的“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德国人日益增长的、有时过于强烈的民族意识也有其历史渊源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