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水月观音最美?

”金刚怒目而视,于是降服了四魔;

菩萨低眉,故慈悲六道。"

佛菩萨十八罗汉...佛教传入中国时,这些形象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作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拥有无穷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在妇女中扶贫济困。在各种民间传说中,观音优雅的姿态,温柔的话语,寄托了无数人的信仰和希望。

在我们的印象中,观音大多一身白衣,稳稳地坐在莲花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干净的瓶子。庄重稳重,不似凡人尘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观音像都保持着严肃的态度。

观音一改凝重的传统姿态,呈现出一种不拘小节、舒适自在的形态。不仅没有减损她的魅力,反而给她增添了几分世俗的人情味。

以这个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观音,叫做水月观音。

01

什么是“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是后世观音造像中最常见的三十三观音之一。

但“水月”之名并非来源于早期的佛教经典,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

民间传说中,观音菩萨有一天来到姑苏城,看到有几十万人被金兵杀死,于是化身美女搭建平台念经施法救鬼。

诵经期满后,有人意识到女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于是要求看真身。菩萨指点江面,大家发现水中映出一轮明月,菩萨的宝藏也藏在月影里。

人群中,恰好有擅长绘画的邱。他画了水月中出现的观音菩萨像,流传开来后,世人称之为“水月观音”。

当然,民间传说不代表真理。从学术角度来说,水月观音的形式最早应该是从唐代开始的。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笔记》中写道:“圣光寺为一宝塔东南院,周舫观画水月被一菩萨遮,菩萨以竹圆明,为柳正之色”。据此,学术界认为水月观音的风格源于周舫。

据记载,周舫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布佐罗家山观,居于菩萨之中,“妙造水月之体”。白居易被其画的精美所深深吸引,他的《画隐月菩萨赞》就是为此而作。

在他的画中,菩萨以游戏坐姿坐在水边的山沟里,神态悠闲。观音身后,满月竹林密布,显示出对中国的独特兴趣。从此,这充满了中国艺术的造景,成为水月观音统一的背景风格。

02

水月观音的演变

目前,中国最早的水月观音像属于绵阳渭城水笙寺,是唐代五年(885年)一位名叫王宗鉴的信徒捐赠的。

这尊观音头戴高冠,头向右倾斜,左腿双手环抱,身后是一个圆体灯,身下是一个岩石堆砌的钻石王座。像上面的题字,写着:“造水月观音菩萨,得菩提加持。弟子王宗鉴精造。

现在我们看到的观音,大多是温柔优雅的女性形象。但如果追根溯源,在古印度佛教中,观音其实是把人表现为男人的。这一点可以从唐代的水月观音像中看出。

“五季之乱,五季之盛”,在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佛教文化在乱世中不断兴盛。受战争迫害的人们继承了唐代民间对水月观音的信仰,甚至更加依赖。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水月观音造像的要点,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创新力度,使这一时期的水月观音呈现出数量多、图案丰富、地域流传广等多种特点。

到了宋代,崇拜水月观音的人数增多,水月观音造像的世俗化、本土化特征更加明显。同时,观音像的女性特征突出,面带微笑,神态安详,姿态优雅。

影响范围也打破了地域限制,远至日韩,都有水月观音的信仰。

元代以后,水月观音完全没有阳刚之气。虽然背景元素还是满月、湖泊、柳瓶、瀑布,但是观音本身已经变了。穿着睡袍,坐姿优雅,超然脱俗又不失尊严。

03

哪里的水月观音最美?

大多数关于观音的故事都伴随着灵验传说、宝卷或朝圣地等传说。比如白衣观音有白衣宝卷,妙善公主有香山寺等。,但水月观音因为鲜有为人熟知的民间事迹和影视作品,徘徊在大众认知的边缘。

而中国古代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的艺术家永远在线,绝不会忽视这样一个充满个性的观音!他们以肖像和雕像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优雅的姿态,保存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生动地描述了属于水月观音的内容。

在水月观音专用的主题库中,每一位匠人都在原型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它的理解,创作出了既满足了佛家信仰,又堪称艺术史上美的作品。

|玉林洞水月观音像|

首先,说到佛教艺术,敦煌石窟肯定首屈一指。

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敦煌石窟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为人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其中,莫高窟、玉林石窟、东千佛洞、肃北五大寺,藏有五代、宋代、西夏绘制的27幅水月观音壁画和5幅纸绢画,被后人统称为敦煌水月观音造像。

最著名的“水月观音”是位于甘肃瓜州玉林洞的水月观音像。此像位于第二洞东崖下层,洞门两侧各有一家店铺。

北面所画的水月观音,笼罩着透明的光晕,在朦胧的月夜里,静静地坐在宝座上,高昂着头,望着天边被云彩遮住的月牙儿;流水和盛开的荷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哪怕是静态的人像,也让人感受到全神贯注,倾听人间疾苦的动态感。

大门南侧的水月观音虽然主题相同,但与北墙大相径庭。空旷的土地上,水月观音衣着朴素,自由自在地坐在“钻石宝石”上,尽显端庄。石桌上摆放的芭蕉叶,干净瓶子里的柳枝,水面上漂浮的盛开的荷花,足以抹去苦心人的烦恼。

|毗卢洞水月观音|

自周舫在京首创“水月体”以来,唐五代画水月观音的画家多在四川。所以水月观音最早流行于四川。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岳庙毗卢洞的水月观音。

此水月观音主要受唐五代中原苗所创水月观音风格的影响。它被雕刻并悬挂在一个平顶的开阔悬崖上。脸型圆润,安详优雅,装饰复杂,更显媚态。

头戴花花佛高冠,头戴云肩,胸膝饰以花环,身穿长裙,左手搁在石座上,右手轻放在右脚膝盖上,左脚吊在池中莲花上,右脚坐在蒲叶山的石座上高跷游戏看水中明月。

洞顶雕有扶月的浮雕祥云,右侧雕有一簇紫竹和一个干净的瓶子,与《历代名画志》中周舫创作的水月圆光和竹子一致。

蜀中的水月观音信仰与古人祈雨防水的需要有关。水月观音“手吊出水”、“脚玩”的姿势,结合民间认为治水文化是四川的核心,使当地人希望观音保佑,以解决安岳缺水的问题。所以观音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法海寺水月观音|

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镇寺之宝。寺内大雄宝殿保存着完整的明代巨幅壁画,历经500多年依然光彩夺目。

其中水月观音图位于大雄宝殿佛像后方,坐南向北,宽4.5米。

水月观音头上戴着宝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预示着观音不仅是对阿弥陀佛的威胁,也是他的继承者。她坐在岩石上,在家。他头戴皇冠,头戴花环,脸圆胖,举止端庄。

看似微闭的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让人觉得观音在看自己。朦胧的白纱远远看去单薄若隐若现,身上繁而不繁的流苏精致细致,衣袂飘飘,给人与生俱来的非凡感觉。

它的建立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这幅肖像仍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主要原因是继承和发展了唐宋重彩的画法,在颜料中使用了纯天然的矿物和植物色彩,使其呈现出与明清壁画明显不同的水墨渲染风格。

|青花琉璃观音菩萨像|

这座青花琉璃观音菩萨水月像出土于元代都城,是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重要珍品。它起源于中国传统名窑之一的景德镇窑。

经过五代两宋的发展,元代的景德镇窑成为中国制瓷的中心。水月观音在创作和烧制过程中注重美观,工艺成熟,风格独特,装饰丰富,表现出元代极高的艺术水平。

此像保持了水月观音的标准造型,额头宽阔,眼睑下垂,神态安详。踮起脚尖,右腿撑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左手放在左侧。

此外,对肌肉的描写也很细腻,尤其是在面部和手部位置的表情上。在青花釉的映衬下,肌肉特别柔软,塑造了观音优雅温婉的形象。

我们在感叹其装饰细节丰富精致的同时,也由衷赞叹当时精湛的烧瓷技术。

|龙兴寺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不仅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精神寄托,也达到了大作家的地步。

北京鲁迅故居案上,有一幅观音画像,他认为是偶像人性化史上的里程碑,而画中的原型就是鲁迅心目中的“东方美神”——龙兴寺水月观音像。

龙兴寺水月观音像高3.4米,左脚踩莲花,右腿立起,双手抱膝,身体微微前倾,面容清丽恬静,体态优雅端庄。

柳叶眉下,那双睿智深邃的眼睛微微向下看,正好与仰视的朝拜者形成情感交流。

她原本是宋代的悬浮雕塑,1563重新塑造。或许是因为观音本身安静温和的特点,又或许是能工巧匠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有着450多年历史的雕像中,我们看不到岁月的沧桑,只有在见证了它们的面容后,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不仅在国内有其造像,还“漂洋过海”在异地展现魅力。

目前,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收藏的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被誉为“中国最壮观的雕像”。

辽代佛教造像呈现出多元文化交织的特点。它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典雅端庄的风格和南宋写实的技法,同时由于辽是少数民族控制的政权,又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手法。

这尊水月观音像高2.41米,是宋金时期最大的木雕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女性脸和男性上半身。

它饱满的身躯,修长的上半身,有着男人的伟岸,在方圆的脸上,朦胧的眼睛轻闭着,俯视着,展现出优雅而聪慧的女性美。是观音由男变女的时间见证。

最值得注意的是脸部轮廓,具有希腊雕塑风格,符合“黄金分割”定理。

虽然她现在在展柜里安详地休息,但当她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人面前时,她被四肢分开,放在中国一个古董商后院的荒地上。

古董商陆买下了它,并把它拼凑了起来。后来经专家鉴定,终于露出了她隐藏已久的真面目,以至于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愿意出重金购买,成为镇馆之宝。否则,这件兼具宗教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品,可能会因为没有得到重视而成为世界佛教文物的一大遗憾。

04

水月观音在日韩

中国的佛教文化是民间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但也影响周边国家。

日本和韩国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流,他们通过借鉴和引入中国元素来填充自己的文化版图。水月观音在两国的艺术流动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形态。

水月观音在日本也被称为“刘阳观音”。日本高僧常孝在唐文宗四年(839年)请回一尊水月观音佛像,说:“我见唐朝人,总以为除去祸根,世人以为是福,就像这里不流行,所以作为一件来请。”

此后,日本流行供奉水月观音,祈求救灾和世界和平。

奈良国立博物馆的水月观音像与中国的观音像相似。她身披环形佛光,坐在水中立着的奇石上,凝视着左下方倒映在水中的月亮,身旁还放着一个写着杨柳枝的网瓶。

悬崖上的瀑布给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情趣。他的身姿仿佛出现在了南宋的禅林里。这类作品多见于我国宋元时期和日本镰仓时代以后,是日本早期水墨画的珍贵作品。

韩国的水月观音起源于中国和日本。

朝鲜时代,水月观音身着薄纱礼服,坐在房间中央的侧面,以南巡少年或海上龙王为威胁,以流动的泉浴和茂盛的树木为背景。图中还有善童、洞窟、念珠、供养者,都出自向异大师罗山寺的传说。

如果说韩国的佛教绘画是高雅的,那么韩国的佛教绘画则是更世俗的。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这尊水月观音像具有男性观音的特征。他无拘无束地坐在岩石上,头发高高地扎着,头发垂在肩上。一袭白袍,红边点缀,圆脸,细眉下微睁,有观音特有的安详境界。

“净沤水,虚白光。乍一看,一切都是空的。”

看到更多庄严典雅的佛像,以为佛在普度众生中不知人间烟火。水月观音的出现,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无忧无虑的形象。

顾名思义,水中的月亮就像镜中的影像。即使近在咫尺,又有谁能真正触摸到呢?对着镜子消磨时光只是人的一种欲望。我们向往远方,却忽略了脚下,所谓的真实和现实其实就在身边。

佛教知识浩如烟海,世人穷尽一生,学无止境。人们对水月观音的魅力和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但也从未走到尽头。

这个介绍只是她广博内容中的冰山一角。自从她打破了既定的形象,就注定了其独特的内涵,而这些奥秘是值得一直追寻的。......

参考资料:

水月观音形象的创作基础——孟和于向东

水月观音黄蜀芹的演变

刘:水月观音研究现状述评

水月观音:佛教艺术中的东方维纳斯安鸿坤

水月观音和水月观音像的郭文

李开复水月观音造像研究

-结束-

编辑艺术旅游文化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