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决定打坤的战争?
叶虎岭大战,蒙古损失不到两万,晋国损失惨重。死伤约20万人,其余大部分逃走或投降。晋蒙局势彻底逆转,无后顾之忧的蒙古西进,探索中亚东欧。
第二,383年,空前扩张的前秦皇帝苻坚派87万大军(总前锋25万是112万)进攻东晋,准备一战吞并江南..当时东晋总兵力只有654.38+0.8万,其中侧翼荆州军654.38+0.8万,北府兵主力8万,正面对抗前秦。
淝水之战,苻坚的嫡系654.38+0.5万被北府兵击溃,中国军队自然土崩瓦解。剩下的70万混合军团纷纷出逃,纷纷造反。两年后,傅坚挣扎着逃跑了。
淝水之战是五乱时期的重大转折;
东晋终于熬过了灭亡的危机,为经济发展和人口恢复带来了时间。北方的前秦灭亡了,战火重燃,暂时无法威胁南方。汉人也有重要的呼吸时间。
三、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历时两年多。
60万以20多万的伤亡为代价,消灭了45万赵国精锐,然后诱捕俘虏,只留下240名未成年的赵国俘虏送信。
在这场战争中,赵被彻底打垮了,再也不可能阻止秦离开河北了。秦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所谓败昆之战,就是通过一场战役或决战来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甚至决定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存亡和兴衰。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一战甘昆战败的一些战争实例。
首先,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2月,是周武王联军与商军在牧野(今祁县南、渭河北,新乡市附近)的决战。帝辛(商纣王)最终战败自焚,商朝灭亡了。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例子。结束了600年的商朝,确立了西周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繁荣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所体现的谋略和战斗艺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二、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在赵国长平发生的一场战争,以赵国战败告终。长平之战,前后歼灭赵国军队45万,秦国也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的对手赵,也给了其他关东诸侯国极大的震动。
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长平之战标志着以国家众多、兼并战争频繁为特征的战国时代的结束,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帝国即将投降。
三、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在巨鹿(今河北萍乡)发生的一次重大决战,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来各路军阀叛军也参战),与秦国著名将领张寒、王力一起率领40万军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在诸侯国军队裹足不前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先攻陷秦军,驱使诸侯国军队最终消灭齐王,全军覆没,几个月后又迫使张寒、秦军等20万人投降。从此,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确立了领导地位。一战后,秦朝主力尽失,名存实亡。
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巨鹿之战是秦朝历史上的第一次决战,是秦亡楚兴的关键。他评价说:“项羽救巨鹿,是秦史上第一次战争,秦楚兴衰的关键其实就在这里。”
第四,盖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12月,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汉军统帅韩信,让一代天骄、西楚霸王项羽,四面埋伏,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
垓下之战开创了中国古代大规模伏击追击的成功范例。这是楚汉斗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不仅是楚汉斗争的结束,也是汉朝繁荣的起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结束了秦朝末年的混战,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朝四百年的基础。
动词 (verb的缩写)昆阳之战
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击败王莽大军主力,也是推翻王莽政权的战略决战。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无畏的勇气和灵活的战术,一举歼灭了王莽军队的主力。至此,辛莽王朝赖以抵抗农民起义军、延续统治的基本武装力量被瓦解。
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这场战争消灭了王莽的主力,不久之后,延续了15年的王莽新王朝土崩瓦解。
六、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199 -200)是曹与袁在官渡地区的一场战略决战。经过一年多的对抗,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突然袭击,击败了十万袁俊,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后,袁、曹势力发生变化,是当时中国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一战。对三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七、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手,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抗击曹操军队。最后,孙刘的联合部队用火打败了曹骏,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
八、夷陵之战
又称夷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彰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彰武二年)。这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了争夺荆州南部的五个战略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而发生的战争。刘备出兵为关羽报仇。鲁迅用“越早越好”的方法与蜀军相持不下,最终在夷陵大败蜀军。
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范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次。在这场战役之后的近40年时间里,三国之间的领土基本保持不变,三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再也没有动摇过。三国局势处于稳定对峙状态,因此夷陵之战被认为是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九、水之战
又称肥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这是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动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8万将士打败了80多万敌军。因此,沧水之战名扬天下。淝水之战也成为如何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纵横家的战争观和决战思想产生了长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是稳定了东晋的统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的侵扰,为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远来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让生活在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存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让它在“五乱”之后有一个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X.洛阳虎牢关之战
事情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到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率兵在洛阳和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泗水镇西北)打败王军(郑军)和窦建德军(夏军)。
虎牢关之战是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战役。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充分发挥了各种统帅才能,如智谋、勇敢、耐心、果断。窦建德率领10多万精锐部队支援王,而只用3500名玄甲兵作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窦建德被十余人打败,窦建德被俘,然后洛阳的王被消灭。
十一、三立之战。
三陲岗之战(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又称三陲山或二岗山)是晋梁争霸40多年的关键战役。公元908年4月24日,晋王李率领精锐,以日行军数百里的速度逼近庐州。5月2日,在三公岗的蒙蒙彩色下,李在庐州城外向发起进攻,十万一举覆灭。李开始由守转攻,逐渐占据上风,最后一举灭了梁。
从此,他名声大噪,军事科学家也对他赞不绝口。这场战争是出其不意取得的胜利,是隐蔽奇袭取得的胜利,特别被后人推崇,尤其是毛主席也对这场战役进行了点评。
十二。葛源之战
1004年9月,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军南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府。宋汀兰惊呆了,慌了。很多人主张南逃到金陵(今南京),或者西逃到四川。在寇准的坚持下,真宗来到了艾州,这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十一月,辽军到达益州(今河南濮阳),大将小婷被弓弩射死。与此同时,辽军兵临城下,与宋真宗宋军主力对峙,与宋芳媾和。宋人也是因为多年无法打败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决定讲和。这场战役维持了65438年至020年宋辽之间的和平局面。
十三。野狐岭战役
野虎岭之战(位于河北省西部长城,万全县西北)发生在1211年,是成吉思汗第一次削金战争中最关键的战役,也是整个蒙(元)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此役,成吉思汗指挥10万大军集中攻击45万金国大军中间的10万大军。蒙古军大获全胜,金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精锐。从那时起,它再也无法抵抗蒙古战士,直到它灭亡。
十四。悬崖山之战
雅山之战(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又称雅山崖门之战,是1279年宋军与蒙古军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相传宋元两朝投入兵力30余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全军覆没。经过这一战,宋朝也灭亡了。中国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整体征服。
十五、鄱阳湖之战
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战争,是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鄱阳湖水域的一场战略决战,以朱元璋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中世纪世界最大的水战。此役,朱元璋因陈友谅久攻不下城池受挫,分兵防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跟随兵力集中,巧妙地用火力攻击,歼灭其主力;水陆截击后,在突围之时消灭了陈军队,为江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鄱阳湖之战是中国水战史上继赤壁之战之后的又一典型战例。
十六。晋松战役
又称晋松之战、晋松会议之战,从公元1640年清军围攻锦州城到公元1642年清军攻占松山城,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战争* * *持续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建立的九边精锐尽失,只剩下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然后明朝。此役是明清之际最后一场关键战役。之后明朝再也无力组织对清军的有效反击,关宁津防线被彻底摧毁。
17.山海关之战
山海关之战是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的一次重要战役。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军与明朝大将军吴三桂会师,在山海关内外大败李自成大顺军。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毫无准备,缺乏与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最终被清军攻陷,精锐损失惨重,未能东山再起。清军乘势占领北京,把清朝开到了中原,取得了全国政权。
十八、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东至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至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至淮河,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11.6开始,到1949,1.00结束。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共伤亡134000人,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法最复杂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南线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消耗殆尽。国民党军已无力与解放军打主战场,解放军全面胜利已成定局,为解放军渡江乃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淮海战役应该算是战胜昆的第一战。此战之后,国军精锐王牌部队全军覆没,已无力与解放军进行大规模决战。而且,这场战争切断了国军华北集团与江南的联系,傅集团成了瓮中之鳖。和平起义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我们来看看淮海战役蒋介石损失了多少。五张王牌的18军、5军、74军全军覆没。从胡琏18军的战斗力来看,一个杂牌军的一个兵团是不可能打败华野三个纵队的。陈诚的小集团在一战中被消灭,5军也是抗战时期从血泊中滚出来的一支力量。而且它在解放战争前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这场战争全军覆没。可以说,代表国军两大最强军事体系的18军是蒋介石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个主心骨被华野中野打断了。并重建了74军、泰山军第10军、第8军、黄第25军、刘第64军,都是美械主力。好吧,30万左右的精英在一战中消失了,几十个优秀的将领被杀被俘虏,这是光头们无法承受的。
而且徐浜地区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不然两军不会在这里交战。如果我军胜利,傅集团将被困华北,而东野华野中野将被歼灭。国军若胜,华野中野将困山东、江苏、河南。形势极为不利。可以说这是决定国运的战略要地。拿下这个地方下一步就是南京和上海,这是对国民党政权的直接威胁。
所以淮海战役是第一个打败昆的战役,* * *产党胜利了,然后就是横扫,解放全中国。
说到“一战定胜昆”之战,就不得不提到明末清初的山海关之战,这场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山海关战役的背景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部满清政权也虎视眈眈。在曾经辉煌的明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形势下,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毁长城,最终很多名将都死在崇祯手里或间接。崇祯十七年,曾在Xi安建立大顺政权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入侵首都,在和平无果的情况下。
闯入北京的大顺政权是一个新政权,就像冉冉冉冉升起的太阳。明朝的很多官员都投靠了它,成了新王朝的官员。其中大明大将军关宁就是明朝最精锐部队吴三桂的统帅。此时吴三桂只有五万左右的兵力,难以为继。皇帝已经上吊了,吴三桂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投奔新朝。然而,在去北京的路上,吴三桂听说他的府邸被抄,他的父亲被拷打。
李自成听到吴三桂谋反的消息,勃然大怒,发兵北上。他想一战破山海关,灭吴三桂,于是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山海关战役开始了。
山海关战役的历程
参与山海关战役的有三方,其中李自成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也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不用说,关宁铁骑是明朝最强大的军队;但满清八旗兴起后,鲜有败绩。可以说,山海关之战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三支部队的较量。
山海关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李自成军队由南向北进攻。本以为会一帆风顺,但是山海关城池坚固,吴三桂已经做好了等待的准备。双方在山海关以南的河滩激战。与此同时,天公不作美,一阵沙尘暴般的大风吹来,而大顺军只是顶风作战。与此同时,八旗骑兵乘风而下,八旗与吴三桂部队联手,一举击败李自成。
山海关战役的影响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的部队大部分精锐尽失,无法拒守北京,只好退出北京,退守山西。此后屡败屡战,一蹶不振。然而,满清军队却从中受益。在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斗中,不流血占领了城池,从而奠定了满清王朝的基础。而吴三桂却在汉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落得骂名一片。
山海关之战是决定一战三朝(明、大顺、清)的历史战役,战役前后北京经历了明、大顺、清三个政权,而这场战役最终彻底葬送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新一代的清朝也在这场战役中崛起。
在水之战中,
朝鲜战争颠覆了世界历史的运作。
有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即淝水之战、长平之战、野狐之战、赤壁之战、鄱阳湖之战。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楚汉成皋之战。
楚汉高程之战(位于河南荥阳市)是项羽和刘邦之间决定性的最后战略决战。刘邦以10万大军,全军覆没项羽的40万大军,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西汉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被汉军包围。项羽失去了锐气,逃到乌江岸边自杀。楚汉之争到此结束。刘邦登基,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国名为汉,都城为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