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档案
镀金马衔杯银壶是唐代文物。1970陕西省Xi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4.8厘米,直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的马不仅广泛用于战争、交通、运输和后传,还广泛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其中以唐玄宗时期的马舞最为特殊。据《明太祖杂记》记载,唐玄宗年间,宫中有数百匹舞马。玄宗经常亲自观摩训练。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即钱球节)时,兴庆宫楼下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以跳马来招待他。此时,舞马一身金银,在“倒杯乐”的音乐中翩翩起舞。一曲终了,舞马会在地上捧着满满一杯酒,在皇帝面前庆祝自己的生日。唐代文人写了很多关于马舞的诗,比如“屈膝举杯为节,献身人生无国界”“甚至有一杯终宴,低着头醉”等,都是真实的描写。银壶上的舞马杯是当时生日情景的真实再现。
抢尽风头的舞马下场悲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西方,宫廷舞马散于民间。后来,安禄山的下属田得到了一些跳舞的马。有一天,军队里举行了一次宴会,跳舞的马听到后开始跳舞。兵士以为是妖马,便活活鞭打。从此,宫廷娱乐形式——骑马杯生日,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永远定格在这个银壶上。
九、春秋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一对两件,只是高度略有差异。故宫的高度是125.7厘米,称为“李和方壶”,河南博物院的高度是126.5厘米,称为“莲鹤方壶”。两个方盆的重量是一样的,都是64.28公斤。口呈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不仅装饰精美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在高116 cm、重65 kg的器皿顶部和底部,装饰着各种图案和附加配件,设计极为复杂:顶部锅盖由10组双层并列的青铜莲瓣组成,每片莲瓣仍为空心;壶身上的花纹采用浅浮雕工艺,还饰有银线雕刻的龙凤虎等花纹。在莲鹤方壶的整个装饰过程中,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精雕、焊接等多种工艺。莲花鹤方壶的精湛工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显示了郑的工业技术水平,尤其是青铜铸造水平在春秋时期的领先地位。
八、中山王静的金缕玉衣
西汉的刘胜。中国第一批文物展览禁止出国。1968五月河北满城县出土,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服装的长度是188厘米。玉件有绿色、灰白色、黄褐色等。* * *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 kg。在“玉衣”中,还发现了18件玉质玉器,以及吃的穿的东西。
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规格的丧服,出现在川口女真王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皇帝下葬用“带珠玉盒”,形似铠甲,用金线相连。这种玉盒就是大家天天说的。玉衣,又叫“玉盒”、“玉棒”,是汉代帝王、高级贵族去世时穿的丧服,外观与人体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精”,放在人的九招中,使人的精气不外泄,尸骨不腐,来世得以重生。因此,丧葬用玉在汉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曾侯乙鸣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国(境)文物。1978出土于湖北省睢县(今随州市)。它是由六十五个铜钟组成的巨大乐器,音域为五个半八度和十二个半音。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表现改写了世界音乐的历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旋律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考古学家对曾侯乙编钟进行考古研究后发现,中国早在2400年前就已研究出铜、锡、铅的最佳配方。早在战国时期(2000多年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就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比欧洲十二等分节奏的键盘乐器的出现早了近2000年。
六、骑燕子
马踏,又名马阙、童,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于公元220年左右,高34.5厘米,长41厘米。1969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 10,马踏闫飞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在中国古代,战马是最迅速有效的作战、运输和通讯工具,强大的骑兵曾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维护北方地区稳定不可或缺的军事条件。因此,汉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爱马,把骏马视为民族尊严、国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从这件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鞭鸟飞”的磅礴气势。以及汉族艺术家的浪漫精神和高超技艺。
第五,大禹治水治理虞山
大禹治水治理玉山,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高60厘米,重5000公斤。历时6年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宝。新疆和田蓝宝石系统。现在它存放在北京博物馆。玉雕有山川、瀑布、古松。在悬崖上,成群的劳工正在削山控水。背面上部刻有乾隆皇帝题字《弥勒塔山玉与大禹治水图》御诗。)篆书下部刻有“八卦掌心宝”六字方印。
四。动物头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出土于安南郊何家村,1970,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中国第一批文物展览禁止出国。杯子高6.5厘米,长15.6厘米,直径5.9厘米。
这种玛瑙杯的起源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学问。“来通”是希腊文的音译,意为流出,多被制成兽角。一般在酒杯底部有一个孔,液体可以从这个孔流出,作用类似漏斗,用来注入酒。当时,人们认为用它注射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桶”一下子喝完酒是向上帝致敬的标志,因此也经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中。
三、越王勾践的剑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国的青铜器。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王山楚墓出土。因为剑镀了一层含铬金属,所以千年不锈。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卷成箍状,里面铸有11个间隔只有0.2毫米的同心圆。剑身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隐格子花纹,格子正面镶嵌蓝色玻璃,背面镶嵌绿松石。上面刻着“我是浅鸠,所以一见如故”的字样。现藏于武汉湖北省博物馆。
关于越王剑的出土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嫁妆说,说勾践曾经把女儿嫁给楚王做妾。所以这把剑很可能是楚国迎娶她的时候送给她的礼物,后来楚王送给了某个贵族,所以就成了楚国贵族的陪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306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夺剑带回楚国,最终成为陪葬品。
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宽25.2 cm长528.7 cm,丝绸版彩色。作品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北宋时期12世纪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是当年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幅五米长的画卷中,* * *画了五百多个各种颜色的人,包括几十头牛、骡、驴等牲畜,二十多辆汽车和轿子,二十九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房、桥、塔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国宝级文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四羊尊,后母鼎(这两个并列第一,鼎为国之重器)
(1)后母吴丁(原名司母戊丁),又名后母吴大方丁、后母吴芳丁。后母武丁,因鼎内壁铸有“武丁”二字而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1939三月在河南安阳出土,为防止日本人抢走重新埋葬。1946年6月再次出土,存放于南京中央博物馆。1959年,青铜鼎从南京转移到北京,一直保存在新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武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境)文物名录》。
考古学家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和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丁腹部内壁所刻的“吴后母”三个字中,“吴后母”是武丁妃子的庙号。根据铭文,后母武丁是由商代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作为对其母亲的妻子的牺牲。
(2)四羊方像是中国商代最大的青铜方像。它每边长52.4厘米,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它有长长的脖子,高高的圆脚和高耸的脖子。四面饰以芭蕉叶纹、三角夔文、兽面纹。雕像的中间是重心。雕像的四个角是一只羊做的,肩膀的四个角是四只卷角羊。同时,方尊的肩部饰有带爪的龙纹和高浮雕的蛇身。雕像的中间,也就是两只羊相邻的地方,一对犄角龙从表中探出头来,从故居中间的方尊两侧的右肩蜿蜒而出。
1938年,日军入侵长沙,四羊像被毁成二十多块。修复后的四羊座雕像在1952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的相对造型表现酒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物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在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性格有两种概括:善良和礼貌;外柔内刚。羊“跪着吃奶”的习惯,被视为善良、礼貌,甚至被后人解读为孝顺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延伸到了很多神圣的天性。传说中的始祖皋陶拜羊,《诗经·赵南》也有“文王主政,清正爽朗,德如羔羊”的说法。羊最通俗或民间的象征意义是“吉祥”。至少从汉朝开始,羊就和吉祥联系在一起了。铭文“后羿王大杨楫(吉祥)”常见于汉代的瓦当、铜镜等铭文中,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