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的发展历史

平谷历史悠久。早在6543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平谷就有人类了。马家坟、海子、竹水等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10多件石器,如双刃刮刀、单刃刮刀、双表石芯等30多件,充分表明平谷地区已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上寨和北碾头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和建筑遗址表明,平谷先民在7000年前就已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形成了浐河流域独特的考古文化,命名为“上宅男文化”。

夏商时期,平谷属于古燕国。16商墓出土的青铜礼器、金耳环等金器表明,平谷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而且掌握了金器的制作技术。而铁边铜的发现(国内仅发现三件)证明了人们对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周灭商,封?#93;颜瑜建立了燕国。平谷属于颜地。周先旺十四年(前354年)“齐师与燕水战,齐师而逃”(诸书记年)。

西汉平谷县始建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属渔阳县,县边在今山东庄镇大北关村南。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驾崩,遗诏封傅、霍光将军为博禄侯。今天的北城子村东古城遗址是霍光的封地伯鲁城。西汉中期,在郡内设置盐官。末将古北口外的滑盐郡迁至博禄城(东汉明帝时改称盐田郡,后废弃为平谷郡)。西汉末年,王莽夺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北方是农民起义活动的地区。另辟蹊径二十三年(25年),刘秀派出包括吴汉在内的10余名将领,在卢希安县(今通州)以东追击尤莱、大千、兀颜姓叛军,后追到平谷决战,13000叛军被斩首。叛军残部向东撤退,随后攻入辽西、辽东。刘秀军胜利后回到(今属京),于是决定河北,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东汉光武帝。平谷还在,今天县政府迁到平谷市。平谷县,西晋初的一个省,属燕国陆县。赵后,平谷县复置,县已迁至通州北小营村,属榆阳县。北魏时,平谷进入卢希安县。尧阳县由北迁至内,城址在该镇罗英乡上镇村。东魏省。平谷地区在隋代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县。唐武德元年(618),平谷设大王镇,隶属坦洲密云县。唐末清太二年(935年),石敬瑭割契丹幽州、燕16州,大王镇属契丹。金天会三年(1125),金兵破潭州、冀州至三河,宋军破于白河,大王镇属金。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大王镇升为平舆(铜鼓)县,平谷县建立并恢复,属冀州渔阳县。金明昌四年(1193),重建双泉医院,金章宗与王珪、秋仙公主进驻医院。第二年,他在双泉源度过了夏天。真祐元年(1213),元兵入古北口、下潭州、周顺、冀州,平谷郡归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长春真人丘处机来到县城南部都乐河村元宝关(燕香关),看枯柏,看兴国。南塘老人张天都写下了《复生柏》这首诗,并刻石立碑。郑铮18 (1358)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东路军首领毛贵进军河北,攻克冀州、三河、平谷,威胁大都。明初洪武时期,修建了镇罗营、北水峪、南水峪、熊耳寨、鱼子山等长城。永乐年间,我们继续修建峨眉山、黄松峪、黑水湾、张祚和将军石关长城。这一时期,平谷先属北平府冀州,后属顺天府府冀州。文健元年(1399),燕王朱迪发起“京南之战”,途经通州、平谷、密云。永乐二年(1404),颍州中准卫由塞北迁至平谷县内波鹿城。永乐年间,三宝宦官郑和下西洋,60位丈夫在平谷成亲。这一时期,大量山西、山东移民迁入县城。隆庆五年(1571),知县刘艾在此开凿了6条运河。河流。万历十三年(1585),尚宝、、许命巡抚在京畿开垦水田,自水峪寺、龙家坞起开垦水田数亩。崇祯元年(1628),后晋兵围冀州,下三江,过平谷,与顺义县接壤。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从密云县强子岭入关,后联合克古北口、将军石关攻克平谷城。清朝初期,旧制度还是很明确的。顺治元年至康熙六年(1644至1667),清朝八旗士官长大规模占地,两次占用平谷圈12万多亩平地。为反对圈地,顺治六年(1649)七月,以城西闫家庄、马泉庄为中心,爆发安百里起义,围攻平谷县,被知县牟云龙镇压,两村夷为平地,起义失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平谷县在顺天府四路同治建立后,划归北陆厅管辖。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庆祝康熙六十大寿,修建了丫髻山万寿道场。康熙两次游览吉雅,并立碑题写。乾隆和道光都去过吉雅。乾隆八年(1743),冀州郡改为顺天府直属。光绪初年,天主教传入平谷。光绪二十六年(1900)爆发义和团,团员放火焚烧张格庄教堂,攻占平谷县城,破坏县政府,捣毁监狱。后来被清政府镇压了。

辛亥革命后,民国三年(1914),顺天府改为京兆特区,平谷为京兆下郡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京兆废,县调河北冀州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河北省设立吉米行政督察区,平谷隶属其中。民国二十四年(1935),11年6月,殷汝耕建立伪“冀东防务* * *自治政府”,辖平谷等22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抄自河北冀东路,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名燕京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1938年6月在成立米(云)平(谷)冀(县)联合政府,7月攻克平谷县、建平谷县。撤回当年。1940以后,是以鱼子山、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时期。4月,虞姬(县)平密(云)联合县在盘山成立,7月,西北办事处在玉子山成立,覆盖平谷全境和密云、兴隆部分地区。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于1940 11、1942 11、1943年7月以平谷为中心建立了三个联合县,即平(古)密(。平(古)三(和)吉(县)先属吉热辽行署1号机构,1945后属吉热辽行署14号机构。1945年9月13日,在抗日军民的围攻下,平谷县解放,平三集联合县迁入平谷县。八年抗战,平谷县死了555个烈士,死了1287人,烧了10000多间房子,抢走了121000斤粮食。1946年3月撤销联合县建制,恢复单县建制,隶属冀东行署14号派出机构。8月,1949,隶属河北省通州机构。在此期间,从1946年9月16日到1947年6月16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平谷县城及其周边44个村庄仅9个月。

3月1958,通县区撤销,平谷县划归河北省唐山机构。同年6月,纳入北京。

平谷县自汉高祖十二年建县以来,经历了2000多年。期间县合并,疆域多变,但县名一直延续至今。正如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志》编写者王昭元所言,“自古以来,都城皆因山川之势而建。平谷南、东、北三面环山,首府为平凡。?水倒映于河的左右,流连于境内,汇聚于西南,是天然的边界。郡县制的建立,远在汉初,从隋唐就很明确。虽屡断,县仍设,但不易,形势所迫。”有人曾开玩笑说:“平谷县的县名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