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义乌佛堂古镇浮桥的一些信息吗,历史也还可以?

义乌市佛堂镇,因林爽古寺佛缘而得名,被誉为“千年古镇、百年商埠”。在旧时代(1949之前),商业凭借其在义乌江上的便利交通,一直凌驾于义乌县城的厚镇之上。为了重现“百年商埠”的辉煌,佛堂古镇保护部门请能工巧匠绘制码头遗址图,模仿旧貌制作古码头模型。参观模型的佛寺居民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模型,恢复古佛寺镇、古码头、古商埠的建设就更有希望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佛堂镇刘璇小学老教学楼看到了这组新建的码头模型。在浮桥码头模型上,18方形“石柱”的万山浮桥堂和13条浮桥舟串联两条铁索、盖着“浮桥板”的万山浮桥栩栩如生。在与浮桥码头融为一体的“盐步头码头”上,用旧砖砌成的“青石板”被建成石阶。矿石、沙石构成的“盘石河”和河道鹅卵石构成的码头铺面,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据介绍,2001年,义乌市政府将佛堂古镇保护和开发利用列为义乌市重点建设项目,成立了佛堂古镇保护和开发利用办公室。一方面,他们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多次进行设计、策划和论证;另一方面,组织力量“走出去,请进来”,深入挖掘“千年佛寺,百年商埠”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对镇上50余处古民居、古建筑逐一进行了调查登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古建筑,如吴启基和刘璇小学,都恢复了原貌。毛家大院、游龙寺、六更堂、结义牌楼等6处古民居被列为义乌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5月,佛堂古镇被授予“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5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由于上个世纪的几次防洪工程,佛堂古镇的古商埠码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给佛堂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困难,尤其是在如何恢复其原貌的规划设计上。为再现佛堂古镇繁华的古商埠码头旧景,从今年6月6日起,聘请施工技术过硬的瓦工王健师傅、木匠王师傅和一名民工制作旧景模型。他们三人多次到佛堂镇西义乌河东岸的新码头、岩头码头、浮桥码头、狗市场码头、猪市场码头等地走访,收集信息。他们以10:1的比例,用木头、沙子、旧砖,在佛堂镇人民巷12号刘璇小学老教学楼里,花了49天,耗资2万元,复制了这些古码头的旧模型。

街道两旁,木雕画廊一字排开。所有的车道以狭窄弯曲的方式连接直街、东街和西街,因此布局便于人和货物的分流、运输、疏散和交流。四条人行横道的西端是四五百米长的石堤和一排江边桥墩,最高峰时有16。码头贯穿西街,到达志杰,将上岸的货物运送到西街志杰的店铺。它也是茶馆和酒店的中心。这些茶馆和酒厂都是两层木结构的店面。二楼临街有一排小阳台,宽50厘米,整洁古色古香。都配有高约50厘米的木雕面板,或者用圆木拼装的“美人瘦”。构成了古佛寺街特有的街道景观。来到这里,见物思景,仿佛听到了里面美人传来的悠扬琴声,委婉而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