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致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精致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验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历史教师通过启发性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历史学习上,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问答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不断提问、思考和回答问题,在刺激和回应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双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与学行为,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有效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提问,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引入问题,在检查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改变学习主题时,可以通过过渡性提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突破难点时,提出问题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总结问题,可以升华学生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首先,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通过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科目对学生的十分能力提出了四点要求。四个方面是指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再现、材料加工、历史解释和语言表达;这十种能力是:记忆、阅读理解、利用信息、归纳、比较、概括、分析、评价、史论结合、语言表达等。教师科学地运用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这些学科中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的质量。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如唯物史观等基本历史思想。
总之,有效利用的作用在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业成绩;能促进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组织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能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与老师或同学就某个问题交流越频繁,他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多,他们就越能成功地通过学术考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有效的提问能力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的理解并提供反馈,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要有效优化设计中提出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的起点是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思考和提高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但并不意味着问的问题越多越好。教师提问要及时、适度、恰当,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问题设计要科学、准确。教师一般可以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总结等阶段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引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提问的主要作用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是自然发生的,那就叫注意,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所以,新课时引入问题的目的是创造学习条件,其本质是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时代、材料,通过仔细观察、巧妙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颖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必须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发人深省,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反思,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较好的办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题学习。历史教科书的每一节都是学习的大主题,它下面的每个副标题都是小主题。这些课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一门学科时,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科学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1)巧妙的怀疑启发心灵:“怀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学习的结束”。著名教育家史迪威认为,基本教学法是归纳、分析、回归和启发式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置疑点,创造科学的归纳或灵感来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启智的精髓在于“设疑——探疑——质疑——解疑”。在这个过程中,让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提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启迪智慧。
(2)注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