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史上有哪些荒唐的事情?
1,头球攻门算两个:
之前的内容不准确。感谢在评论区纠正我。后来我仔细查了资料:
1985联盟三神策:
1.联赛中的平局将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中的平局将导致点球。
2.头球/角球/定位球进球与净胜球相比被重复计算。
3.队内有国际球员被抽调参加比赛,联赛积分+1;场上打起来了,联盟比分-2。
最后一轮大连5-5山东,10进球,其中6个头球,3个定位球(有人说是6个头球,4个定位球)。然后进入加时赛,大连战胜山东...航向。
最终山东和北方都是13分,北方以净胜球之差保级;大连和布什都得了20分(大连有两名国脚,得分+2),以净胜球优势击败布什获得季军(大连市体委主任盖增胜赛季前接到大连市政府硬性指标,必须进入前三。)
然而,有人说这些政策非常有效.....他们有所保留。在我看来,这种完全为国家队服务的激进政策,无疑对中国足球有所帮助。遵守足球规则是一句空话吗?
2.保卫成都(公然讴歌对手放水):
四川全兴VS八一,四川必须赢球才能保级。于是在看台上,在球场上,出现了军民亲昵的现象。四川队的刘斌看到全兴队久久不能进球。他对着小时候的好玩伴、八一队的守门员江津喊了一句“江津,他妈的只剩八分钟了”,然后翟彪毫不费力地顶了一个球,滚进了江津的腋下。
这种公然让对方门将放水的做法,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美谈,也成为了一种军民关系的象征。当保级成功的四川全兴队在体育场高唱《真英雄》的时候,当数万球迷举着燃烧的拖把沿着最宽阔的人民南路游行,高呼“全兴万岁,中国万岁”的时候,当所有的记者都在用最煽情的语言讴歌这座城市的血腥,一个以守城为名。
(以上转载自“脚黑”。这里我再多说几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却没有受到惩罚?很简单。甲A时代,四川足球市场那么好。上至足协下至老百姓,还有中间的媒体,都希望四川队保级。当时第一份足球报纸——广州足球报的标题是《保卫成都!由于赛前主流媒体公开支持四川保级成功,是违反体育新闻伦理的。当时我们在海南采访了《足球报》创办人、《成都保卫战》主编严,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很淡定...颜是中国足球报业的传奇。想了解可以搜索腾讯的媒体人物。)
3.中国没有黑哨,只有红哨:
甲B联赛21轮,重庆红岩0-4不敌云南红塔,辽宁天润2-4不敌成都五牛。明显拙劣的游戏过程激起了公愤。事后,中国足协突然处罚陈一鸣和王红丽,不打招呼就吊销他们的高级教练证书。但就在这个时候,重庆队主教练陈一鸣公开扬言要进京“申冤”,并约见当时《足球之夜》的制片人张斌,大胆揭秘中国足球有多黑暗。
结果在直播前接到一个电话(“脚黑”透露电话来自足协联赛部的老板...),直播开始,无论张斌怎么问他,他总是给出否定的回答,意味深长,就是那句名言“中国没有黑哨只有红哨”,只在节目最后留下一句“当你什么都没说”。
(在A和A时代,足球之夜在球迷眼中的影响力堪比央视新闻《焦点访谈》。这是了解中国足球发展的最重要的媒体窗口。其创始人是刘建宏、张斌,支持者是当时央视体育的掌门人马国力,几乎汇集了当时央视体育记者的所有精英。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足球之夜》真正起到了中国媒体早期梦寐以求的舆论监督作用...我们也采访了张斌和刘建宏,陈一鸣最后都没有成功,但是张斌说他尽力了的时候很自豪,而且无论是以全国直播的形式,还是直接邀请假球风波中心的知情人到演播室采访这些行为,在当时都是史无前例的。后来自然就没落了。用张斌的话来说,是时候给你治病了...资源也转移到了无害的世界足坛,足球之夜也变得有点老套了。张斌和刘建宏都表达了对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的怀念。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我都能感觉到张斌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睛在发光,其实挺感人的。张斌因为私生活不检点,在国内观众中并不太受欢迎。刘建宏的解释总是遭到众人的嘲笑,段暄的赤脚主持人也成了笑料。但我真的觉得他们当年有一种媒体人的良心,铁肩担道义。他们是中国第一批体育媒体精英,也许现在看起来有点过时,但前辈们的铺垫贡献不可否认。抱歉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