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老子
柏杨,姓李明儿,生活在公元前580-500年左右,春秋末年。《史记》载“曲仁礼人在,楚县”。李湘,楚国的古县,就是现在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经担任过《周藏室史》,对周朝的书籍典籍了解颇深,所以知识渊博。看到周王室的衰落,他弃官西行,在函谷关遇到了关陵尹。殷让他写书,“于是老子写了一本书,表道德之意,留下五千多字”,最终成了隐士,“不知所措”(《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含义丰富,文字丰富。虽然只有五千字,却包含了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世间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对立互补的。“无论是否同生,无论难易,无论高低,无论相不相融,无论相不相融”,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指出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事物总是走向其对立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把自己置于弱势,认为“弱胜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但它忽略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为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诸侯”的训诫,如“民之饥者,视其粮税之多寡而定”、“民不惧死,何不以死惧之”,都是非常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不聊生。”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许多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代以来,对《老子》的注释已有千余种,这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仅创立了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哲学史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