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檀家具

清初,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和倡导,红木被广泛用于家具的制作。中国在古代对紫檀木的认识和使用,据说始于东汉末年。包《古今笔记》注:“紫木,出府南,色为紫,又名紫檀木。”在中国古代宫廷,紫檀木的使用更早。据文献记载,唐代阿明徐莉在《戒庵老人随想》中记载:“唐皇后有一只白鹦鹉,名叫伊雪,聪明伶俐,能背一卷《心经》。以后爱它,把它存放在金色的笼子里,永不离开。有一天,戏里说:会做木偶就要放出来。如果伊雪喜形于色,过一会儿他会说:‘憔悴的秋羽秃了,老了不要来龙树。如果你打开牢笼,放走雪衣女子,你常说南方没有观音。幸福之后,就是打开牢笼。“后来,这只可爱的小鸟不幸死去,武则天非常难过。专门的工匠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紫檀木棺材,把白鹦鹉埋在御花园里。可见,在唐代,中国古代的工匠已经熟练地使用紫檀木制作各种器皿。而日本正仓院藏的一件镶嵌罗店五弦琴的紫檀,据专家考证是唐代遗物,也有物证证明。明清以前,因为紫檀木的稀缺,很少见到紫檀木制作的大件家具。

清初至清中叶,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疆域辽阔,海禁初开,四面八方都来朝鲜朝贡。新疆的稀世玉器,缅甸的玉石,海里的珊瑚,车渠,明朝远道而来的带犀牛角的象牙,都汇聚在皇宫里,还有西方的玻璃和镜子,都需要一种安静的木材来衬托,而紫檀木因其独特的属性,至今仍被皇帝的府邸所看重。此时的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开始流行并影响整个欧美。中国在清代也是康熙、雍正、乾隆前期,尤其是康熙、雍正时期,形成了清式家具。巴洛克时期金玉镶嵌的精湛工艺也影响了清代发展中的宫廷家具。这种工艺最后的材料一定是质地厚重,质感好的紫檀木。而且清朝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紫檀木最终会在清宫的家具制作中走上幸运之路。中国的皇权制度在清朝达到顶峰,宫廷礼仪严格,法规繁多。清朝的皇帝,不论聪明与否,大都严谨自满,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非常重视。这和明朝有些皇帝不务正业,喜欢找乐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紫檀木的静、暗、稳、静等特性,恰好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所以清代皇室对紫檀木非常重视。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代宫廷档案中,多有清宫内务府为皇室制作紫檀木家具的记载。

清宫紫檀木家具的来源除了府衙制作,还有很多地方诸侯的贡品。比如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高进进贡:紫檀条对,紫檀炕桌对,紫檀千书炕桌对,紫檀香对。

清宫里的紫檀木家具大部分是内务府制作的,也有部分是地方长官进贡的。这些红木家具种类繁多,从屏风炕到桌案和宝座。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红木家具,都是制作精美,工艺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