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交流的?

1,带对象。

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相互交流了。最初的交流大多是以物体的形式,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使用某些物体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辣椒用来表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手帕用来表示约会,首饰用来表示爱情,剑用来表示要去打仗。

2、烽火台

根据古代记录,早在周幽王时代,就有一种用篝火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篝火旁玩王子”的故事是指周幽王用篝火来戏弄王子,以赢得赞美和笑声。当时人们每隔一段距离就在通往边疆的路上建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火。

当外敌入侵时,士兵们纷纷燃起篝火。诸侯看到篝火,会出兵相救,共同抵抗侵略。这种通过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方法已经延续了很久,在军事防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鸿雁传书

红岩传的故事源于苏武的《放羊》。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向匈奴派遣使节,却被囚禁在北海。后来汉匈和解,要求释放苏武,但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得了一只北飞的鸿雁。鸿雁的脚用丝绑着,说苏武还在北海,匈奴要把它放回苏武。从此,鸿雁就成了使者的象征。

4.人民信息局

明朝永乐年间,传统的通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于是人民信息局应运而生。这是一家由私人经营的营利性机构,可以邮寄信件、文章、办理外汇业务等。它是现代邮局的前身。

到清朝光绪年间,全国各地的人民信息局已有数千个,办事处遍布全国和华侨聚居的亚太地区,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民间交流网络,极大地方便了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

5.邮政通信

商周时期,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政府在道路上设置驿马和驿车,传递政府的重要文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制度,在全国修建统一的标准车道,促进了邮政通信的发展。

在唐朝,邮政服务达到了顶峰。当时的邮政分为陆邮、水邮、陆邮三种。在紧急情况下,驿马一天可以跑800英里,信使会在每一两个驿站换一匹马。

邮政通信在军事国防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比如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特意为她设立了一个从长安到四川的邮局,日夜飞来飞去。

唐杜牧的“红尘骑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我一骑,烟尘滚滚,公主微微一笑。谁也不知道南方送来了荔枝鲜果。)

人民网-中国古代的那些交流方式:从以物示意到传播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