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历史及简介
1961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多万尊佛像,2300多个石窟,2800多处碑刻。其中《龙门二十》是渭北书法的精华,褚遂良《一阙佛龛碑》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奉先寺的鲁舍那大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的雕塑。
魏洞——公元495年,魏国宗室邱会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从500年到523年,武帝和帝先后在宾阳洞的北、南、南三处开凿了三个大洞穴。石羊洞和宾阳洞的修建花费了80多万人,还开凿了东魏时期开凿的方子洞、莲花洞等洞穴。
北朝的石窟都位于龙门山,而古阳洞从惠朝到东魏末年修建了50多年,展现了许多中国艺术形式,大佛的姿态也从雄伟的云冈石窟变成了温柔可亲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所代表的佛像,面带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冈石窟展示了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统治时期挖掘的石窟占了唐代石窟的绝大部分,这与她长期驻守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石窟,两尊菩萨高70尺,叶佳、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为龙门石窟之首。用了四年,武则天自己出了两万。
龙门20系列产品是珍贵的魏碑书法作品。代表魏代碑体风格,挺拔大方,浑厚有力,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的字体,古阳洞19项。
扩展数据:
奉先寺内的主要塑像是卢舍那大佛坐像。这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五尺一尺多,单耳长五尺七寸。鲁舍,那是西天如来的形象,意思是“光芒万丈”,但洛阳人把这个形象称为“武则天的形象”。据龙门山周围的人说,卢什那大佛是仿照武则天建造的。
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武则天住在东方都城洛阳的宫殿里。一天早上,武则天正在穿衣。唐高宗称赞说:“梓潼(皇帝对后妃的爱称)长得好看,雍容华贵,有菩萨的风度。”武则天听到这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马上擦干眼泪。
高宗惊讶地说:“为什么梓潼这么难过?”武则天抽泣着说:“即使眼前有千千万万的好事,百年后我还是一堆白骨。谁知道我长什么样?”高宗说:“有什么困难?孤独的画家为梓潼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一张薄纸,不能流传千年。”现在,皇帝可能有麻烦了。
想了半天,想不出出路,只好问武则天:“依你看?”武则天笑着说:“陛下说我的妃子有菩萨的样子。为什么不在龙门山上做个雕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说:“有什么难的!”于是他命画师为武则天画像,并命人在龙门西山的半崖上开凿了九座大型露天佛龛,命名为奉先寺。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皇帝命令人们挑选熟练的石匠,按照武则天的肖像雕刻了一尊大佛。
为了让这座雕像更加精致不朽,武则天还捐了2万元买粉。大佛造像成型后,命名为鲁舍那佛。卢舍那梵语意为光芒万丈,武则天将她的字命名为“舒(阅照)”,意为“日月当空”,也有光芒万丈的意思。
所以这座雕像不仅外形酷似武则天,而且和它的名字含义完全一样。当地人看不惯“鲁什纳”这个词,就干脆称之为“武则天像”。直到今天,龙门街上的人们仍然这样称呼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