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16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这两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很大,中国每个人都忘不了。
甲午战争前的几十年,两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后,中国人中间的一些先行者已经看到,中国面临着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开始思考,所以魏源曾经说过,我们要“学洋人管他们”。就是学外国人的技巧来控制外国人。
李鸿章最早曾主张,天下之事穷则变,变则通。于是就有了持续30年的洋务运动。这场洋务运动的军事重点是效仿西方,建立现代海军,保卫国家海防。这是中国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的反应。
那么,当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入侵,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我们的东邻,隔海相望的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中国和日本对西方的反应几乎是同步的。在现代化道路上,日本把效仿西方、脱离亚欧即脱亚入欧作为国策。通过明治维新,消灭了封建主义,完成了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也是以海外扩张,以朝鲜为跳板,踏上大陆,然后征服世界为具体步骤。这样,中国和日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发生碰撞。中国的政治家们早就认识到,日本的崛起将对中国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国家兴亡的竞争中,日本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假想敌人。1874年,李鸿章曾指出:“泰西虽强,犹在七万里之外,日本近在咫尺。视我为真或假,是中国永远的大灾难。”为了抵御日本侵略,他几乎重视海防建设,组建北洋水师。他非常明确地提出:“今天不遗余力创建海军的人,大多是为了牵制日本。”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惨痛的伤疤。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当时中国的一些官员发表了高调的反日言论。中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总的来说,当时中国官方对战争的战略指导和军事运用是缺乏的,所以什么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首战失利,每战皆败。无论是装备西式装备的海军,还是相对落后的陆军,战争爆发后,军队都一败涂地。短短半年,在战争中彻底崩溃。交战双方日本都在虎视眈眈,有备而来,时刻在寻找机会。战略上,日本是积极的。朝鲜东学党起义,作为日本强行介入、挑起甲午战争的契机,可能是偶然的。但训练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与中国决战,最后以朝鲜为跳板踏上大陆,进而称霸世界,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无论当时中国花了多少钱,买设备,或者不买设备,或者不建颐和园,中国在战略上都是被动的,被动的。日本在寻求崛起,并且清楚地知道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崛起的资本就是实力。中国,中国正在防止下跌。它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为了防止自己从世界的中心掉下来。有些人认为通过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中国可以避免跌倒,而中国更多的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跌倒的位置。
当时一位受雇于清朝的英国雇员,中国海关的首席税务官赫德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今天的中国恐怕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大的巨人有时会突然跳起来打呵欠。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他又坐下来,喝了口茶,点了根烟斗,打了个哈欠,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是当时清朝雇佣的一个英国人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改革和社会状况所做的形象比喻。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矛盾在朝鲜爆发,即将上升到军事冲突的边缘。李鸿章不想打仗,李鸿章主张通过国际调停解决朝鲜危机。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他心里清楚,1894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不是一场战役能搅得起来的。这是中国政治最本质的部分,所以我们不想打。
第二,他知道中国前三十年的军事革命不过是破房子。其实打败日本还不够。
第三,他不想在这种不确定的决战中消耗体力。
但是,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角、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和北洋水师的统帅,李鸿章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也负有直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历史角度看,我认为至少包括外交、就业、军事三个方面。
第一,从外交的角度来看,客观地说,李鸿章是当时清朝统治集团中对中国立场有深刻认识并不断做出改革应对的先驱。看到时局艰难,他从承认中国国力和装备不如外国开始,努力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可惜弱国无外交。从甲午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几乎所有的外交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他想通过利用外国势力来玩平衡来控制外国人,但是他误判了时局,不太了解竞争对手,所以他的结果总是被别人玩。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耽误了准备和时机。
第二,从人员上分析。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干部准备和人才准备都极其不足。那时,知识分子完全与西方社会的变化隔绝,与中国以外的现代西方世界隔绝。其实你不能用激烈的爱国言论来治国平天下。这里有一个例子。当时清朝第一批派往欧洲留学的海军选了七个人。这7个人到了德国以后,学的是军事。中国驻德使节发现,这些人在德国不守纪律,总是制造事故,出去赌博。有很多笑话。当时一个德国人问他,你怎么把这样的人送到德国留学?中国驻德公使李回答说,这种兵是流氓小孩,不是上品。也就是说这些人,那些不是上品的,都是军人。德国人马上问他:“中国把这样一个人送到七万里之外的国家去德国留学,你怎么能这么鲁莽?”?如果我把你们的回复告诉德国海军部,你们七个人岂不是更被看不起?这是当时中国人对留学西方的一个基本看法,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派这样的人去留学的一个很大的怀疑。
在用人上,李鸿章一方面用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这类人,更多的时候用的是他当年淮军起家的一批部下。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人和李鸿章“过去荣辱与共,现在荣辱与共”。“偏袒他的私事,炫耀和引人注意,满脑子都是重要的任务,委以重任,不问他的才能有没有,这样他就会乘虚而入,贻误大局。”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我们看到大多数中国前线指挥官、将军和官员的表现都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战争的结束也可以。
想想吧。这就是我们谈论过的那个人。
再次,军事上,也可以分析北洋水师的运用。李鸿章对自己打造的这样一支战略打击力量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知道,19世纪是一个海洋世界,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称霸世界。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概念,震惊世界,推动了美国在世界的霸权。日本视海洋为通往中国大陆的桥梁,以争夺制海权为对抗中国的主动权,因此一直积极寻求与北洋水师进行战略决战的机会。至于中国,中国海军将海洋视为防御屏障,被动地将海军视为运输舰队、运兵船的护航力量和陆地防御的辅助力量。从丰岛、黄海乃至甲午战争的海军作战中,我们可以看到辽东、山东、刘公岛的反登陆作战。这些失败都反映了海军战略失误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现代海军从建立至今,花费巨大,从未击沉过一艘敌舰,足以说明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客观地说,前30年所谓的“同光复兴”,就是同治、光绪年间的复兴。我们现在称之为洋务运动,它引进了西方的军事装备,教育培养了一支北洋海军,却未能完成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任务。特别是没有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民族意识和职业水准的军官。没有造就一个不屈不挠的牺牲军人的英雄精神。这种差距恐怕才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里,在所有对外民族战争中基本上一触即溃,从未取得战绩的真正原因。
我们的情况直到下一次中日战争(1930年代)才改变,我们现在称之为抗日战争。但抗日战争有赖于整个国际战局和反法西斯力量的全面胜利,不是中国独立力量所能战胜的。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民族斗争。战前,日本的战略非常明确。它不仅会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击败中国,还会断绝朝鲜和中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联系。最后通过征服朝鲜征服了中国,最后控制了亚洲。
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正是根据这一战略进行军事扩张的。战后,日本不仅抓住* * *教派对抗朝鲜,《马关条约》还迫使清朝割让台湾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经济崩溃,也使日本利用这笔巨额赔款完成了军事现代化,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后来的中日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简单说一下《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机遇。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实际军费为2亿日元,相当于其1893年8000万日元正常财政支出的25倍。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又因赎回辽东半岛,加银3000万两,共计白银2.3亿两。这大约是3700万英镑,加上我们每年支付的350万英镑的利息,相当于3.64亿日元。日本除去战争费用,只从中国得到赔款,也就是说,其战争净利润为654.38+0.7亿日元。战后日本人从中国得到这笔赔款后,用于什么目的?日本利用中国的战争赔款进行军事扩张,从1896到1902。七年时间,日军的扩军费用达到5400万日元,海军的扩军费用达到125万日元,共计179万日元。这笔巨款进一步扩充了日军。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第二,日本人支付了当时所有的赔偿加上中国支付的利息,价值4000万英镑,4000多万英镑,全部存在英国的苏格兰银行。然后又筹集了7260万日元作为其银元汇兑储备,完成了日本从银本位到金本位的货币改革。这样,日本迅速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第三,日本用中国的补偿建立了三个基金。一个是花3000万日元建立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一个是设立备灾基金,费用为654.38+00万日元。三是设立教育基金654.38+00万日元。他说,这些钱平时可以用于这三项基金,战时把这些基金全部卖掉,就可以用于军需。
我觉得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迫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后,划拨2000万日元给皇室,作为对日本国王节省天皇皇室开支发展日本海军的感谢。现在日本赢得了战争,他们拨出2000万日元给皇室用于他们的消费。这一事件恰好与中国皇室和清朝皇室在战前挥霍国家有限的财力,却在军事准备上投入不足,海军经费用于修建颐和园相吻合。这样的对比能让人深受感动。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从1896到1897,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腾飞,日本的国家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后,中日两国的国家命运在甲午战争后迅速拉开了距离。
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欺凌的屈辱地位。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纪念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近几十年来,我们有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在我们学生自己的感受中,战争和动乱在别的国家似乎是相当遥远的新闻,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事实上,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动荡和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使我们有必要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我国的发展战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很多人认为,看中国近代海军史和他们的失败,其实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那么中国现代化失败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中国在这次改革中没有感受到制度的变化。它的本质是用一些材料把破房子糊起来,维持旧的封建秩序。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变化,物与物水平的变化不会使中国复兴,也不会使中国在来自外部的危机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小时候,在教科书里,历史书会把他描述成汉奸,出卖中国的领土。然后前几年有一些电视剧,包括《走向共和国》,把他塑造成了另外一个人物。说他是杰出的外交家,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后来有学者指出他还有很多问题。他没有逃脱中国官场的潜规则。他会受贿,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是个理想的政治家。那么既然你是学近代史的,那你觉得他怎么样?
我认为李鸿章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悲剧人物。他有双重性。一方面,李鸿章是近代中国最了解西方的中高级官员之一。他的世界眼光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他在防止大楼和房子很快倒塌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另一方面,正如我刚才分析的,李鸿章毕竟是封建官僚,他不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我觉得历史学界过去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用一种意识形态来批判我们的前辈,就是说李鸿章签了条约,中国失败了,你要承担,因为你签了这个合同,你是汉奸。是否...或者不是
只是说签合同的人是汉奸,我觉得这很肤浅。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应该简单的说谁签条约,很多人说我不签,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吧?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鸿章当时是有他的责任感的。但是,我不太同意,也就是说,我认为李鸿章可以为他辩护一切。因此,他是一个改革的政治家,所以就是这样。毕竟他对中国现代化的失败负有责任。清* * *曾经给了他很多信任和权力,但是这些事情最后都没有做到,他也有自己的责任。
那是当时的北洋水师,我们以前比较忌讳的是触动它的腐败。当时北洋水师在清朝建立的时候,包括李鸿章在设计其制度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当时官兵的待遇以及军队和官场的腐败问题。所以当时海军的待遇远远超过清军和很多同级官员。他希望自己高薪养廉,但我觉得如果没有政治体制的限制,你对一个人说我给你100块钱的工资,现在我给你1000块钱的工资。你能有效阻止他不要2000元的收入吗?这是无法避免的,亲爱的。也就是说,这个反腐应该是一个结构性、制度性的安排,而不是说我只为这个领域的一些特殊人群多挣一点钱。实际上,当时规定除了海军司令,也就是海军提督以外的所有海军军官,必须常年住在军舰上,随时准备打仗,不能住在岸上。在岸上,他不能建豪宅,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海军,绝大多数的海军军官都在刘公岛建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不仅仅是在刘公岛,在军舰经常去的各个地方都有。比如某人,我们举个例子。根据方伯谦自己的家谱,他的家族在福州有一所房子,在上海有一座宅邸,在烟台有一座宅邸,在刘公岛有一座宅邸。然后他在各地弄了个妾。这个地方是这个妃子住的地方,那个地方是那个妃子住的地方。那么这就是军队腐败的开始,是违反制度的。包括丁自己在盖了一套房子,租给这些军官,他仍然可以赚取租金。这都是体制内的腐败,包括装备上的一些弹药,一些维修,就是维护不好。这是一种挪用公款什么的。这是当时的一个情况。
曾国藩出生在1811,李鸿章出生在1823,慈禧太后出生在1835,袁世凯出生在1859,光绪皇帝出生在1871。所以这五年都是中国农历的羊年。奇怪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这些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属羊的,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羊是任人摆布的。那我就想问一下,很多人认为这五个人对中国历史的衰落有很大的责任。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晚清中国历史的衰落,其实是中国封建文化和精神衰落的一个非常大的总的暴露。
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角度很独特。我没想过,但我觉得肯定是对的。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说这五个人都是羊年出生的,所以他注定要被宰。我觉得确实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走到尽头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历史惯性和那种历史包袱,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应对世界变化时的措手不及和被动。
如果要从羊年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他们就像曾国藩、李鸿章,甚至慈禧太后。应该说,这些人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非常杰出的政治人物。慈禧太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因为她是整个洋务运动的真正支持者。没有慈禧太后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当时的成就。但它们在当时有其历史局限性。毕竟他们当时的局限就是单纯的用这种小来干预,我想我也不认同。
当时李鸿章以挨子弹为代价,与《马关条约》签约。当时英国人评论说,中国去下关轻判合同,他一点资本都没有,尽管日本人说你签不签,你不签我就打你。你也可以判断一下,日本人打了半年,他很累了,但是中国没有反抗,所以这个事情根本就是签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做得更好吗?大的过程是中国现代化30年,日本现代化30年。为什么中国做的比日本差?小过程就是甲午战争,双方的指挥作战。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