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法律分析:30年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从1978到1993,改革启动,以双轨制为特征。实施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但改革之初,外汇储备非常有限。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65438+6700万美元。在1978到1989的12期间,除1989为56亿美元外,其他年份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第二,从1994到本世纪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了留成和结汇,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初步确立了市场在配置外汇资源中的基础地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此期间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第三,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汇管理由“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和汇率的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意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外汇管理职责,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a)外币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四)特别提款权;(五)其他外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