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研究报告怎么写?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来关心节水,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价,水价过低对节水非常不利。一方面,人们珍惜水只是在口头上,而不是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污染治理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供水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通过调整水价,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低、价值高的资源和商品。利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理,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一种商品的认识在过去人们的头脑中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水资源的普遍浪费。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不是简单的涨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推行容量与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体系和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逐步调整定额内水价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与定额内用水的价格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让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施这一政策有两个好处。第一,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其他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在“合理性”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亏本生意,也是最不合理的。
节约用水,应用节水器具是关键。
节约用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但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正应了那句话“不积细流,成不了河。”因此,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器具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在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漏损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数据显示,居民住宅平均用水量的20%是由于损耗造成的,10-15%是由于多余的水得不到再利用造成的(比如洗衣服的多余水可以用来拖地和冲厕所,洗菜的多余水可以用来浇花等)。).如果节水器具和剩余水的再利用能把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全国每年就能节约几十个。有实验表明,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可以流失240毫升的干净水,那么一年就要滴下36吨干净水。事实上,在千家万户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水龙头,甚至一些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已经滴水多年,却无人问津。
为了推广新的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公布一批指定节水产品,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使用节水型器具。2000年,北京出台26项节水措施,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耗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个节水龙头;被迫在洗车场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场一个月只收90块钱的水。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也已禁用9升马桶,推广使用6升马桶,强制使用节水型水龙头。
虽然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及其在节水方面的明显作用尚未显现,从而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的马桶和水龙头仍然被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式仍然随处可见。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0?2-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0?2-水价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0?2-相关政策力度不够,奖惩不明确。
0?2-旧电器、旧技术应用广泛,淘汰难度大,“三同时”落实不到位。
0?2?0?2-节水器具价格高影响了人们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对策,进一步发展城市节水工作。“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普及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以及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硬件,能有效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尽快推广使用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
节约用水呼唤法律法规的完善。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并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和《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颁布了《节水型城市指南》等政策法规,我省先后颁布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和政策对城市节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多是原则性、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力度不够。节水实践呼唤法律法规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和我省一直在努力制定和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一是制定和实施节水器具强制性标准。该标准将明确规定,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必须使用节水型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继续违规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及配件,都将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罚。并规定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住宅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和改造,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该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推动供水企业加强自来水管网日常巡查维护,尽快将管网漏损率降至控制标准以下;漏损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运行50年以上的大中城市供水管网必须全部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镇居民用水定额标准。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而是通过定额管理,促进人们改变多年来在低水价条件下形成的粗放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有节水意识对于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目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薄弱,水资源的浪费仍然无处不在。相当一部分人对水的认识还停留在“自来水”的层面,即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不着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他们甚至认为水不是“像油一样贵”,而是“像水一样轻”。其他人虽然意识到水的价值,但对缺水的紧迫性认识不够,节约用水尚未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节水工作开展了20年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是那么薄弱,水资源浪费还是那么严重?这是因为,首先,生活在城市的人很少会感到缺水,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很少考虑长远,既不近忧也不远虑。对他们来说,用水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的经验一直停留在开关水龙头这个简单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辛,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以及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庞大工程,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知之甚少。那么,他们的节水意识薄弱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过去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上的小文章,没有“家喻户晓”的宣传和有效的强制措施,无法对良好节水习惯的培养起到直接作用。再次,还要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渐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如此。这是一个需要一些时间的过程。
那么,如何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能人为地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缺水的恐惧,也不能无休止地等待人们自我提升。所以只能努力加强节水意识。除了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检查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而必要的经济手段外,还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以各种感人而有效的形式,加强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真相,掌握用水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改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懂得节水、我要节水的原始意识。
只要每个人都“从我做起”,节水、爱水的前景将是美好的。
节约用水,必须从每个人做起。孤独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