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水文学的发展历程

应用水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51年,马尔瓦尼提出了计算小流域最大流量的推断公式,从此水文学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计算。后来赫歇尔和J.R .弗里曼首先应用了从1880到1890的历时曲线。1914 A .哈森用正态概率网格纸选择频率曲线。1924年,H.A.Foster完整地提出了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分析方法,将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水文学,为研究水文现象的随机特性奠定了基础。1932年,Sherman (L.K .)提出了单位线,1934 ~ 1935年,McCarthy等人提出了马斯京根流量算法,1939年,Horton (R.E .于1938年,F. F.Snyder提出了综合单位线,为无资料地区的水文计算开辟了道路。这些成果为水文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条件。至此,应用水文学体系初步形成。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应用水文学进一步发展。1945年,C. O. Clark首先提出了瞬时单位线的概念,1957年,J·E·纳什完成了瞬时单位线法。1946波列科夫(бвполяков)指出年径流序列可以用马尔可夫链来描述,从而将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水文学,丰富了水文统计学的内容。1949年,M.A. Kohler和R.K. Lindsley首创了暴雨径流多元闭轴相关图,大大简化了水文要素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在应用水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水文数学模型发展迅速。概率论、数理统计和自动控制与优化理论的新成果将随机模型、滤波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引入应用水文学,遥感和核技术为水文勘探提供了新的手段,应用水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应用水文学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开辟了水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等新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和医学水文学等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