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选择的历史背景

有句话叫“考得好不如考得好专业”。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填报无疑成为了学生和家长考后最关心的话题。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专业有好前途。一个人的未来和他的专业有多大关系?如果把对专业的关注放到历史的语境中,可能会更明显。

高校院系调整

20世纪50年代,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很多综合学院被拆分,发展了纯工科学院。钢铁、地质、航空、采矿、水利、师范、农林、医学等专科院校和专业由18增加到149。

理工科专业

调整意味着国家发展的趋势。满怀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大多数学生选择理工科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俄语专业

由于当时中苏友好,两国交流非常频繁,需要大量俄语人才,使得俄语专业非常热门。

文化大革命

从1966到1971,由于“文革”的影响,高校停止招生,专业的选择无从谈起。广大青年参与到上山下乡运动中,农村成了他们的广阔天地。

高校招生恢复

到1972,全国恢复高校招生,但采取推荐录取的方式,出身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