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杨嗣昌和孙承宗,谁是最好的?

1.卢象升:一位英勇的战士,英勇作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农民起义军听了,变色逃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颜路王”。卢象升是诚实的,不谄媚,忠于皇帝。然而,在遭遇主太监后,卢象升处处受制。在与清军的激战中,关键时刻,他袖手旁观,拒绝派出援军,导致卢象升兵败力竭。

2.孙传庭:明末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在剿匪战斗中屡立战功,活捉了土匪头子高迎祥,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只有少数能打硬仗的将领阵亡或投降清军后,孙传庭成为明末不可或缺的军事将领。由于崇祯皇帝急功近利,逼迫孙传庭带领新招募的士兵进攻已成气候的李自成军队,在柿园之战中大败。后来在保卫潼关的战斗中,孙传庭牺牲。

孙传庭死后,明朝没有将军可以依靠。所以清史记载:“庭死明亡!”我觉得这是对孙传庭一生非常高的评价。

3.袁崇焕:明末著名将领之一,擅长打硬仗。他率领两万人守关,击退了清军65438+10万人的围攻。据说努尔哈赤在围攻中被击毙,史称“宁远胜利”。但袁崇焕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1629年,清朝皇太极率军到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军来援。有人说他勾结敌人媾和,怕敌人不打;有人说他与清军有过多次激战,迫使清军退出包围圈。被崇祯皇帝下狱后,受到了惩罚。

4.杨嗣昌:一些军事能力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有赢有输,后期战败的更多。嫉贤妒能打压孙传庭,导致孙被崇祯皇帝囚禁三年。在孙传庭入狱的三年里,杨嗣昌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失败,使得被孙传庭打得只敢躲在山里吃野菜和树皮为生的李自成农民军迅速壮大到几十万人,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5.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孙承宗。在明朝明显恶化的局势下晋朝(清朝)末年,出现了孙承宗皇帝。天启二年(1622),孙承宗任兵部尚书,东葛大学士。辽东经略王在晋去职,他请自己的监工,命前朝官员监管山海关和冀、辽、津、邓、赖的军备。他为官四年,面对后金的猛烈进攻,提出了“用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命题。他主持修复了宁远等九座大城市和四十五座城堡,训练了十一万士兵,扩建了四百里,开垦了五千公顷。侯进不敢动。成宗公高,无权阉割魏忠贤,所以被诬陷辞职。崇祯二年(1629),金兵入大安口,取遵化,于是命承宗守通州,为前官兼兵部尚书。迁至山海关镇后,收复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等地。病了四年。十一年,清兵深入内地,攻打莱文。成宗率部拒守,城被攻陷,不肯投降,从容而死。

综上所述,这五个人中,恐怕孙承宗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