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的由来
关于镇海楼的建造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有一天,他在南京中山与铁官道人旅游时,铁官突然指着东南方向告诉朱元璋,广东海面上空有“御魂”笼罩,似乎即将诞生一个“天子”。我们必须立即在广州建楼镇压“龙脉”,否则将来会是大明的灾难。朱元璋一听,乱了方寸,赶紧派人到广东打听,发现广州的越秀山现在是国王了。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良祖在山上建楼,以遏制王琦。圣旨下来,朱良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建起了"塔状、塔状"的镇海楼。建筑是深红色的,据说也有辟邪的意思。
镇海楼是广州保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高28米,宽31米,共五层。一层和二层是红砂岩条,三层以上是砖墙。外墙一步一步减少,像楼房和塔楼,红墙绿瓦。造型简洁独特。楼前有一对两米多高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所雕。镇海塔坐北朝南,檐翘脊飞,巍峨挺拔,山顶雄伟壮观,气度非凡,独具特色。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称赞镇海楼山海奇绝。黄鹤、岳阳虽不能超越,却能“固观三成,使五岭为名人堂”。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登上楼顶,俯瞰碧波荡漾的珠江,雄伟壮观;云山附近,山青水秀,阳城灿烂,气象万千。
镇海楼西侧是刚才介绍的古城墙,东侧是博物馆的特展室,西侧是碑廊,陈列着历代碑刻24处,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珍贵资料。在众多的碑文中,值得一提的是“贪泉”的碑文上刻有金代广州刺史吴隐之的《贪泉》诗。这里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东晋时期,广州相对富裕,因为它位于南海海岸,当地官员腐败。有句话叫“过一次城,得3200”。广州北石门,是中原往来广州的必经之地。石门有一口泉,叫贪泉。来广川的官员,唱完贪春就会变成贪官。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在广州做官。他去广州石门任职时,听传说贪吃的泉水会改变人原本的正直,特地选了一水来喝,并写了一首诗,说:“古人说这水一千块钱,要让齐一喝下去不容易。”在广州做官的吴隐之清廉自持,给人留下了清官的印象。后人因此在贪泉建碑,以警示贪官。此碑原立于石门,1963移至此处。
碑廊旁边,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时期的广州城防炮,其中四门是佛山造的。当时林则徐去广州禁烟。为了加强广州的防御,他命令佛山炮手铸造了一批大炮,当年就铸造了。大铁炮原来放在越秀山炮台。在1840和185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被用作广州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器。鸦片战争失败后,这些铁炮和堡垒遭到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炮身两侧的耳朵被打破,被点燃的孔洞被钉死,使得大炮毫无用处,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狰狞面目和色厉内荏的本性。
在五层楼的楼顶,有一块“镇海楼”的巨大金匾,两边各有一副木刻对联:
千劫危楼犹存,问斗星谁来挑;俯瞰过去?
五百年后,侯安在此,让我倚栏看剑,为英雄落泪!
这副对联是清光绪年间以兵部衔赴粤组织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属下李迪华所作。镇海楼的建筑师朱良祖是联众里的“老侯”,现在楼里的人的存在可以证明历史的沧桑。《遥望往事》和《泪洒英雄》是感性的。当年,由于中法战争,彭玉麟带兵进入广东,驻守镇海楼。他反对李鸿章议和失败,自己只是“含泪英雄”。李迪华深知老板的心思和阅历,所以他吟诵建筑充满意境,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盟主。转眼600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只是这座绛红色的古楼,经历了无数的灾难,无数的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竹墙依旧,仿佛是历史上的长者,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第五层现在是广州博物馆,陈列着广州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四千多年的历史文物。一楼千年,眼接古今。祖先留下的粗糙的石器,多色调的青铜器和古陶瓷,泛黄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让人们了解了广州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这座五层建筑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1996年6月,10,与五羊石像一起被评为广州十大风景名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来的展览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广州市政府拨出专款,在大楼东侧修建了一座两层的古建筑。这个新展厅小巧精致,古色古香,与五层楼相得益彰。
登上镇海楼,可以看到山上郁郁葱葱的绿树,青翠欲滴的屏风,五彩斑斓的景色,美不胜收。珠江两岸,虹飞架、玉楼、玉楼一字排开,水如一带。蓝天、白云、红花、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广州画卷,让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