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武夷山丝绸词
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外,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夷山也不例外。
有学者吟诗,说:东周出,南宋出朱,中国古文化,泰山武夷。
武夷山是朱理学的摇篮,也是世界研究朱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圣地。朱主张“存自然,灭人欲”。武夷山风景这么美,他怎么会想到违背我们人类的欲望?武夷山,这个天人合一的仙境,可以产生朱理学的精髓,即“守天灭人欲”。他强调道德,认为人应该放弃“私欲”,顺应“正义”,即外部世界的伦理秩序。朱的理学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从朱与武夷山的文化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武夷山是朱成名的宝地。
武夷山文化资源最丰富的是朱。正所谓“周东动而大师出,宋南渡而文公生”。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后人也称他为“朱夫子”。朱祖籍风景秀丽的江西婺源。他笔下的人物有惠、钟会、号。惠安。1130出生于福建尤溪县,父亲朱嵩此时是这里的县令。南宋十三年父亲病逝后,他遵照父亲的遗愿,前往福建崇安,师从父亲的好友刘绵之等著名学者,在武夷山一带生活成长。朱既勤奋又有抱负。刘绵之很喜欢他,把女儿许配给朱为妻。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左狄公郎、转运使、张欢歌事制、秘书编辑制、鲍文歌事制等职他死后被封为“太师”和“郭辉公”。被称为朱文公。他一生写了很多书。据《四库全书》的著录统计,朱著作有25种600余卷,总字数约2000万字。如《四书句注》、《诗传》、《斋藤优子流派》、《文》、《朱晖集》等。
武夷山与朱的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朱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世。他在武夷山读书、著书、教书超过50年。朱的理学思想就是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和发展的。朱在武夷山创办了武夷精舍(紫阳书院)和考亭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许多名家弟子及其后代成为著名的理学家,代代相传,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学派,使武夷山成为著名的理学名山。撑起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半壁江山!它将当时的武夷山推向了“执全国学术耳”的文化高峰。
第二,武夷山因朱而锦上添花。
朱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收集了孔子之后学术思想的伟大成果,朱收集了程颐、程颢及其学生的问答,与程颢、程颐等* * *创立的“朱成理学”一起,形成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在世界上也称为后儒学,并被任命为官方正统哲学。中国自宋至清(13世纪至20世纪)700多年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是东方思想史、教育史、哲学史、文学史上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武夷山申报世界“双遗产”时,“朱熹是朱Xi吗?”1999 65438+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批准武夷山作为自然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2处双遗产地之一。
朱成的理学已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认识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它对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达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朱与武夷山的国际影响
朱的学说不仅对中国自元明清以来的700多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远涉重洋,远达东亚、东南亚、欧美,成为东亚文明的化身,至今仍吸引着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研究朱的理学。而且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都有很大影响。香港电台与明报合办的「千禧民选」,7月公布1999。那次选举只选出了100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人物。结果排名前10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年代,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排在第4和第8位。《文公案》朱Xi排在第42位,排在丘吉尔、曹雪芹、凯恩斯、但丁和歌德之前。
朱理论的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990年7月,在中国福州和武夷山召开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海峡、法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他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围绕朱研究及其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世界影响和当代价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讨论,做出了新的评价,谱写了国际朱研究的新篇章。广东省朱思想研究会成立1991。1993初夏,朱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广东中山大学召开。来自美、马、韩、省市、港等地区的学者和朱后裔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中国朱研究会成立,1994,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对朱思想的研究。目前日本、韩国等。建立了斋藤优子的研究机构。日本政府还为此专门拨款,组织国内著名斋藤优子学者编纂了10卷的《斋藤优子学全集》,对斋藤优子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除了日本之外,美、英、德、法、独联体以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也十分重视对朱的研究。1984年,美国在夏威夷召开了第一次朱研究国际会议。这个专门讨论一个学者思想的会议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朱少年时事业有成,但其政治立场和主张与当权者相悖,因此其仕途颇为坎坷。晚年个人失意,国家日薄西山。在他的孤独和痛苦中,他一方面写书抒愤,一方面寄情于山川,以解忧。因此,朱也在武夷山留下了许多咏怀武夷山水的诗词歌赋。比如他游九曲溪时写的《九曲讴歌》:武夷山上有仙气,山脚寒流清。想了解中国的奇观,可以听两三首。接下来他对九曲溪的每一首歌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以“余浪更找桃园路,只可惜世上还有另外一天”结尾。他表达了对武夷山水的感情,也表达了对自己的感情。
朱属于武夷山。我想,为了了解武夷山的文化,古、李商隐、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徐霞客、等名人都曾前往武夷山,并在此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450多幅摩崖石刻和1400多首古诗,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为武夷山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这些文物,结合优美的自然景观,对照历史记载和中国现状,对于研究朱理学和儒学的兴衰,乃至中国哲学思想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