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看看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诸葛亮教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教育他的孩子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他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著名的《十诫》。这既是诸葛亮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不淡泊以志,不平和以无为。”如果你安静地学习,你就得学习。不学,就没有广泛的才华。如果你不想学,你就不会成功。“劝诫孩子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打坐、修身、自省;要自律,不放纵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气节。除非淡泊名利,否则你不可能有明确坚定的志向;除非你有一颗干净的心和干净的头脑,否则你无法实现你的崇高理想。要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通过冥想和努力,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坚定的意志,我们就无法成功。
诸葛亮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的子女淡泊名利,忠于国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宁静”和“致远”的意义和价值。
寇姆教子“为众人修身”
北宋时,寇准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完全靠母亲的编织生活。寇的母亲经常在半夜教寇准一边纺纱一边学习,监督寇准好好学习。后来寇准在北京参加考试,中了进士。好消息传到了她的家乡。此时,寇准的母亲病重。临终时,她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家人刘妈,说:“寇准将来做官。如果他错了,你可以把这幅画送给他!”
后来寇准当上了宰相。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他邀请了两个剧团为他准备了一个宴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把寇姆的画送给了他。寇准打开一看,是一张寒窗班的照片,上面写着一句诗:“孤灯班苦,苦,望君为众人修身;勤俭的家风和慈母的培养,他富了也不忘穷。”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言,寇准读了一遍又一遍,泪水夺眶而出。于是生日会立马撤了。从此,他清正廉明,大公无私,成为宋代著名的贤者。
徐勉发誓要把自己的清白留给子孙。
梁代大臣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他严于律己,公道谨慎,节俭不贪,不设财物。平时的工资大部分都给了亲戚朋友中的穷人和穷人,家里没什么积蓄。他的一些门客和老朋友建议他为后代购买一些财产。他回答:“别人把财产留给后人,我把清白留给后人。子子孙孙有德有能,则成家立业;如果他们不成功,即使我留下财产,也没用。”
徐勉经常教育孩子要注意道德品行。他曾经写信警告他的儿子许嵩说:“我们家世世代代都很干净,所以我们通常过着贫穷的生活。至于买产业,从来没提过,不仅仅是不经营。古人云:“把整筐黄金留给后人,不如教他们研究一部经书。“认真研究这些言论,不是一句空话。虽然我没有天赋,但是我有自己的愿望。好在我得吸取古人的教训,不敢半途而废。近30年来,从我身居高位开始,就有一些大师和老朋友极力劝我有地位有权力就见机行事,我一直拒绝采纳。因为我认为,只有把珍贵的纯真留给后代,后代才能享受无限。”徐勉的子女后来成为著名的圣贤。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由于儿童的可塑性,教育他们的品行尤为重要。他们会逐渐接触到一时无法理解的道理,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它走对。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其实无论给他们多少财产,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会他们重视道德、善良,才能真正让他们从长远和未来的考虑中受益,才能让他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接触者。可见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功能。每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养育,更需要家庭教育。人们在家庭中学会走路、说话、行为和独立生活。在家庭中获得身体发育、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和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和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以游戏和学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过渡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不仅为孩子提供生活中玩耍和学习的最初场所,还引导他们从玩耍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工作。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和他们在一起。孩子的语言学习,精神态度,行为习惯,都是受父母影响和感染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为环境因素具有普遍性、规律性、自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发性,对教育既有平行又有矛盾的影响。此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益的、积极的,有时也可能是不好的、消极的。因此,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家庭的影响下,有些孩子可以更早地表现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墨者黑,近墨者黑”一定意义上解释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古代有“孟母三迁”,从“其宅近墓”到“迁城”,再到最后的“旁居秀才”,最终使蒙克在秀才的影响下成为秀才。这说明人们早就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第二,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是父母!教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当孩子用探询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的同时,当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眼中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一开始总是无条件地被孩子认可,所以不是自觉的,而是模仿对象确定了。所以父母一定要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作为正派人留在孩子心中。正直的人应该是正直的人,负责任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爱惜时间的人...那些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法乱纪、缺乏爱心的人最有损形象。一旦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不仅不可磨灭,更是日后与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原因。同时,也往往是孩子产生自怜、自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种认为承认错误就意味着降低自己威信的思维,所以强词夺理,甚至用开车来遏制孩子,是最愚蠢和不诚实的做法,会把失望、悲伤和鄙视刻在孩子的心里。所以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孩子的“启蒙老师”。
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影响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家长大多忙于赚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忽略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有些家长可能会简单地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拥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一些物质上的简单投入,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理的关心和呵护。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菲薄,从而正确待人接物。否则孩子会片面的认识别人,高估自己,遇到事情总会不开心,要么是因为嫉妒别人,要么是因为担心和怨恨,会因为一些不健康的情绪而失去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就是相信自己有完成某项任务的实力,哪怕任务很有挑战性。自信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和父母的正确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待孩子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世界上,孩子面前没有铺满鲜花的路,只有等待他们收获一个又一个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没有人能避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学校制度的约束和老师教学的管理,还取决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迫切需要家庭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家庭教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通过其血缘关系发挥着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庭文化和情感的内化和熏陶。家长要不断自我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