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也没忘记过什么?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一个故事:张嵩到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又矮又丑,故意冷落他,在洗脚的时候遇到他,让张松很生气。第二天,曹操图书馆的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出的艺术书《孟德舒心》给张松看,以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写了下来。他故意笑了笑,说:“这本书蜀中三尺小儿都能背。什么是新书?这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无名氏干的。”杨修不信,张松说:“你不信,我来背一背。”于是我把孟德的新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没有一点错误。杨修很害怕,就去告诉了曹操。曹操奇怪地说:“古人的思维和我一样吗?”如果你觉得你的书不是原创,那就让别人烧了它。其实曹操是被张嵩忽悠了:张嵩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本《孟德新书》背下来了。

像张松这样过目不忘的人还有很多。中国东汉思想家王充年轻时读过书,“一眼就能背出记忆”。三国魏朝的王灿可以“过目不忘”。有一次,他和朋友在路边读一篇碑文,朋友们有意考考他,要他背诵刚刚读完的那篇长长的碑文。他确实一字不差地背诵了。

唐朝有个叫常的单身汉,10多岁的时候就背熟了五经。有一次,唐玄宗让人考他,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几千字的书,让他读10遍后背出来。结果,常把它读了第七遍,并且能够逐字逐句地背诵了。

唐朝也有个崔涓。他第一次去杭州做刺史的时候,为了熟悉衙门里的文员、差役的名字,就命令每个人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系在翻领上。他读了一遍后,数百名簿记员和办事员可以直呼其名。

1983年,中国首届民间文学一等奖的获得者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就是玛纳斯的歌唱家朱苏甫·马买依。《玛纳斯》是中国柯尔克孜族人民流传的英雄史诗,有25万行。但是,朱苏夫马阿姨完全可以背出来。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荷兰编程专家克莱恩也是一位记忆大师。他能记住100×100以下的乘法表,1000×1000以下的平方根,150以下数字的对数值,他能记住小数点后第14位。这个人还能记得历史上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