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的发展历史
钢化玻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莱茵河的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王子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滴熔化的玻璃放入冷水中,制成了一种非常坚硬的玻璃。这种高强度颗粒玻璃就像一颗水滴,尾巴又长又弯,被称为“罗伯特王子颗粒”。但是当小粒的尾部弯曲断裂时,整个小粒突然剧烈塌陷,甚至变成细粉,就很奇怪了。上面的做法很像金属的淬火,这就是玻璃的淬火。这种淬火没有改变玻璃的成分,所以叫物理钢化,所以钢化玻璃叫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的第一个专利是法国人在1874获得的。钢化法是将玻璃加热到软化温度附近,立即放入温度相对较低的液罐中,改善表面应力。这种方法就是早期的液体回火法。德国的Frederick Siemens在1875获得专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Geovge E. Rogens在1876将钢化方法应用于玻璃玻璃和灯柱。同年,新泽西州的HughO'heill获得了一项专利。
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圣戈班公司、美国的Triplex公司、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都开始生产汽车挡风玻璃用的大面积平板钢化玻璃。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也进行了钢化玻璃的工业化生产。从此,世界开始了大规模生产钢化玻璃的时代。
继1970之后,英国Triplex公司成功用液体介质钢化厚度为0.75~1.5mm的玻璃,结束了物理钢化无法钢化薄玻璃的历史,是钢化玻璃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钢化玻璃的历史始于1955,上海华钥玻璃厂试生产,秦皇岛钢化玻璃厂试生产于1958。1965,秦皇岛华钥玻璃厂开始生产军用钢化玻璃。70年代,洛阳玻璃厂率先引进比利时钢化设备。同时,沈阳玻璃厂的化学钢化玻璃投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钢化玻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钢化玻璃已经应用于汽车、建筑、航空、电子等领域,尤其是建筑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