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鼓楼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侗族鼓楼文化

侗族鼓楼的文化内涵是:鼓楼是侗族人民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在侗族历史上,每当有重要问题讨论、订立契约、抵御外族官兵骚扰时,都要敲鼓号召群众。从村里的“头人”到楼里敲鼓,鼓声会响彻村里的山谷,人可以很快集中起来。你不能什么都没有就上楼打鼓。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一座高层建筑,它是仿照杉树的形状建造的。它以楼上的鼓命名。它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时击鼓聚议的大厅,通常是村民社交和过节日的场所。侗族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活动都在鼓楼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所以侗族文化也叫鼓楼文化。于风大桥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交通、休息避雨、交友、欣赏江景,还美化了侗寨的环境。因此,于风桥也被称为花桥。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凡是有鼓楼的寨子一定是侗寨。同时,它也是吉祥的象征,繁荣的象征,是侗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侗族鼓楼历史悠久。它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建于明朝崇祯九年(1636)。

董鼓楼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它不需要钉和铆接。因其结构紧密牢固,可不朽数百年。鼓楼,顾名思义,里面有鼓。鼓楼顶层挂着一面长鼓。通常村里有重要的事情,都会有人上楼敲锣打鼓召集村民讨论。侗族历史上,每当有外来官兵骚扰,村里的“领导”就爬上楼梯敲鼓,鼓声响彻村里的山谷,所以能很快聚集起人们。你不能什么都没有就上楼打鼓。从外观上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具视觉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得很好的鼓楼,屋顶有一系列葫芦形的顶,尖顶如刺,直刺苍穹。中间是层层建筑,形似宝塔。建筑物的屋檐一般是六边形和八边形。六边形俗称“六面倒水”,引水的每个突出部分都有一个角。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到下,一层比一层大。鼓楼底部,多为方形,四周有大而结实的长凳,供人休息。中间是一个大的方形或圆形壁炉。从基本轮廓和整体形式来看,鼓楼造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不偏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多层宝塔密檐的造型,形成了下大上小的塔形。鼓楼造型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密度的双檐叠加塔身。鼓楼在重檐数上是单数。侗寨的鼓楼是全村人共同修建的。

鼓楼有很多用途:一是它是侗寨的标志,哪里有鼓楼,哪里就有侗寨;二是侗族姓氏的象征(如肇兴五方民族的五座鼓楼);第三,侗族人民的休闲场所;第四,年轻人的社交场合;第五,接待客人的场所;第六,集会和讨论的重要场所;第七,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上楼打鼓)。总之,鼓楼是侗族人民的希望和精神寄托,是全村的政治、文化、娱乐和社交中心。由于鼓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鼓楼的建设成为了建村的第一要务,即必须先建楼。先有村,后有楼。

作为侗族文化的一种,侗族鼓楼将与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一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