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明:对“大上海保卫战”的回顾与思考

“保卫大上海”的回顾与思考

胡永明

自2022年2月26日以来,上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疫情的严峻挑战。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的全力支持下,上海终于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并正在依靠有效的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一、上海疫情发展情况

上海市在2022年2月25日前经历了疫情稳定期,2月26日至4月13日感染人数猛增,4月14日起本地实际确诊病例和本地无症状感染者波动性下降,5月31日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社会动态零清除的发展过程。

上海于2020年6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感染确诊病例。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累计确诊病例371例,其中死亡7例。

从2022年2月26日新冠突变株奥米克隆从国外入侵到同年5月30日31,上海市确诊病例5.8万例,加上上海市无症状感染者62万余例,其中死亡588例。上海市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较此前累计数大幅上升。

上海的新一波疫情,从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情况:

2022年2月26日至28日,无症状感染仅5例;

1本地确诊病例出现在3月1日,3月28日本地确诊病例增至96例。

3月29日,中国确诊病例326例,4月7日,中国确诊病例增至824例。

4月8日全国确诊病例1015,4月8日全国确诊病例3590例。

4月16日,本地确诊病例3238例,4月29日,本地确诊病例降至1249例。

4月30日全国确诊病例788例,到5月14日,全国确诊病例166例。

5月15日,本地确诊病例69例,5月31日,本地确诊病例降至5例。

其中,本地实际确诊病例数(不含无症状感染者,下同)加上本地无症状感染者,在4月13日达到峰值27605例。

综合来看,上海新一波疫情的拐点出现在4月23日。当日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517例,较前一日的22250例下降7.8%。此后单日本地实际确诊病例和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不超过1.9万例。虽然出现了2.1%到43.6%的7次反弹,但整体趋势是逐渐下降的。

二、上海防疫工作的进展

上海抗疫从先进到落后再到奋起直追,最终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2020年初至2022年2月25日,上海疫情稳定,创造了“精准防控、动态清除”的上海抗疫奇迹和经验,为打赢武汉保卫战等全国抗疫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奥米克隆入侵上海后,上海防疫措施的力度和速度无法适应新的不同毒株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原有的防线被病毒打破,导致疫情一度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

2022年3月2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并付诸实施: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开展核酸筛查。第一批先对浦东、浦南及邻近地区(包括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闵行区浦锦街道、松江区浦江镇、新浜镇、石湖荡镇、茅岗镇、叶榭镇)进行封控,进行核酸筛查。4月1日5点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行封闭管控。第二批从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原则,对浦西地区进行封控,进行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除封控。决心一举制服小津,然后全城解封,恢复正常。当时,上海组织全市医疗防疫人员、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市民,兄弟省市紧急支援了大批核酸检测力量。可惜此举并没有收到“尽快实现社会动态清零”的预期目的和效果。据统计,战役打响的3月28日,全市确诊病例75例,无症状感染病例4381例。活动结束的4月5日,全市无症状感染病例分别为271和16766例。这个大幅增加的数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筛查发现的,有利于“每一个隔离、每一个应收、每一个治愈”,但关键问题是疫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可控范围。如果我们不尽全力消灭奥运工厂,上海将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国家的运气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央果断作出部署。从4月3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解放军白衣战士和医疗队反向奔赴上海,一场决定国运的“大上海保卫战”拉开序幕,展开了长达近两个月的人民生命健康保卫战。在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全球隔离、全筛查、全阳性采集、病人救治和隔离区、隔离区、预防区管理等超强、超严格、超快速的防疫壮举后,终于“力挽狂澜”,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从6月1日起,迎来了上海除中高风险区、隔离区、隔离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解封。

自6月1以来,上海一直在有序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将防疫纳入常态化管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将防疫纳入常态管理方面,重要的是构建城市长效防疫机制。目前,上海的村委会至少有1个核酸检测服务站,街道还设立了更多。市民出行需要在72小时甚至48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阴性。很多市民根据自己的出行安排,自己做核酸检测,把社区封闭期内对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的组织,变成了社区解封后。同时,市民乘车、进店都要扫“场所码”,出示绿码才能进入,保证了人员聚集场所的防疫安全。

5月31日晚至6月1日,上海外环外多位市民燃放烟花,庆祝“大上海保卫战”胜利,上海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现在上海已经基本恢复了新一波疫情前的景象。不同的是,居委会和街道里增加了很多核酸检测服务站,各个小区的大门外都挂着“预防区”之类的牌子。此外,暂时不同的是,银行、ATM和一些肉类食品等商店外排长队的现象在过去很少见。其他感觉和过去没什么区别。一句话总结,上海依然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三,关于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思考

“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部署。3月17日和5月5日,中国* * *中央政治局常委(PSC)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部署抗疫,强调人民第一,生命第一,动态清零,要求“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面对奥米克隆难以预料的困境,当社会出现平躺还是清场的困惑时,正是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场’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的指导精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上海防疫防线濒临“崩溃”的时候,党中央及时提出“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必将打赢伟大的上海保卫战”,迅速动员全国的力量,打响并打赢了决定国运的上海防疫决战。

同时也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这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解放军白衣战士和援沪医疗队像“神兵天降”般义无反顾地连夜飞赴上海,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提供了力量保障。大量防疫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为封锁期间上海市民“足不出户”,将食品、生活用品、药品送到家中提供了物质保障。可以说,没有国力和物资的巨大援助,就没有“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而且是上海党委、政府和全体市民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结果。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卫健委在全市防疫工作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面临来自市内外的各种批评和责难。他们始终结合实际,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先后出台了“压茬促”、“三区管理”等措施,压实落实各区、镇、居委会的责任,充分组织各级防疫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依靠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我们提前做好周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着力构建全市长效防疫机制,推出核酸检测常态化、现场扫码常态化等有效措施,正在进一步巩固“大上海保卫战”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在新一波疫情中,上海不得不在全市范围内按下暂停键,停工损失和防疫投入成本必然导致全市经济严重下滑。目前,上海正在巩固抗疫发展的胜利成果,同时加快经济发展,尽快弥补3、4、5月份造成的损失,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上海经济腾飞的新奇迹,为振兴上海、壮大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本文引用的资料以中央会议精神和上海市文件为依据,统计数据以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疫情发布》为依据。

胡永明,复旦大学法学硕士,长期在上海市级机关专职从事研究工作,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奖10余次。曾任中国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被编入《中国人才大百科》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