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给职业教育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政策对话建立共识
《愿景与行动》将政策沟通置于“五通”之首。加强政策沟通是促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有必要通过高层会议和论坛,启动双边和多边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与交流,汇聚各方智慧,凝聚职业教育合作共识。
国际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欧盟启动了旨在通过政策沟通机制加强各国职业教育合作的哥本哈根进程,并建立了欧洲资格框架、欧洲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参考框架、欧洲职业教育学分转换体系等政策合作工具,促进了欧盟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趋同发展。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应着眼于充分交流和对接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对策,共同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质参考标准,推进职业教育资质互认,为区域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合作办学大有可为。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有地缘优势。这些国家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合作的重点方向。实施出国办学战略,就是要发挥中国职业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
职业教育院校走向世界潜力巨大。教育跟着产业走,职业教育应该伴随着国家经济利益的海外存在。随着我国装备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正在不断深化,这将有效刺激相关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出国办学的重要机遇。周边国家职业教育普遍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产教结合程度不足,学生就业困难,对优质职业教育需求强烈。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经验丰富,优势明显。职业教育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立海外分校,或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联合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满足当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为当地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
与周边国家职业教育学校共建特色专业。围绕地方“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设置相关专业,满足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持续需求。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要科学选择和设置当地就业需求大的专业,合作培养人才,提高当地青年的就业创业水平,促进当地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开设传统工艺专业,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通过多渠道教育融资,升级改造地方专业设施,联合制定技能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交流跃上新台阶。
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是“五通”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沿线国家民意基础的关键。中国应秉持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
促进人员交流。与周边国家建立对口交流学校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双方可以定期进行校际互访,通过研讨会、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相互了解和认识,实现思想交流、经验分享、互学互鉴,巩固伙伴关系。中国的职业教育学院也可以派老师去合作学校教学和帮助。深化职业教育交流,客观上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对相关国家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了解,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开展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是教育交流的基础。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交流。在Erasmus+计划框架下,欧盟资助职业教育学生到其他成员国学习和实践,最长一年。《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中国将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政府奖学金名额。要用好中国政府奖学金,其中一定比例可以用于周边国家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对口交流学校的框架下,可以安排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体验和实习,拓展国际视野。
海外就业广阔。
中国丰富的优质产能向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输出,不仅可以拉动当地对技能的需求,还可以为中国职业教育毕业生带来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和海外工作就业的机会。
职业院校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深化与相关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调整专业结构,共建专业教学标准,合作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工程技术、金融、贸易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实习机会,共同培养大批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以满足海外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