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杜东》的历史意义

鉴真是唐代著名的僧人。

鉴真,原名春雨,14岁出家。由于他的努力,他在中年后成为了一名有学问的僧侣。724年,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逗留了10年,孜孜不倦地传播唐朝的文化成果。他带了很多书和文物。和他们一起去的人懂艺术,懂医学。他们也将所学应用到日本。根据中国唐寺的建筑风格,鉴真为日本人精心设计了唐赵体寺方案。两年后,唐赵体寺建成。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七六三年,鉴真死于奈良,葬于唐寺。鉴真的弟子们还为他创作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保存在唐赵体寺,成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东渡为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反唐朝禁令的私人行为。国家没有为他的东渡调拨海船,他只能租用私人近海船只,这也是前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

唐天宝12,也就是65438+公元753年2月20日,一位66岁的鉴真盲僧,在日本使节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五次日本之行失败后,他终于在第六次日本之行中获得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鉴真,江苏省扬州市江阴县人,出生于一个佛教家庭。708年在长安实际寺受戒,享年265,438+0,正式取得出家证。五年后,在他东渡之前的40年里,他讲学、建庙、造像,并有4万多名僧人由他任命,其中许多人后来都出了名。733年,他被称为江淮地区的授戒大师,在佛教徒中地位很高,成为一方领袖。

七八世纪的中国,也就是盛唐时期,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周边国家纷纷派出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的种子已经逐渐滋长。7世纪以后,随着与中国接触的增多,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者荣睿和赵朴到扬州邀请鉴真到杜东传授佛教。公元733年,荣睿和赵朴受日本派遣,来华邀请高僧赴日弘法、讲经。他们花了10年才找到鉴真。那时鉴真已经55岁了。为了弘扬佛教,传播唐朝文化,他接受了荣睿和赵朴的邀请,决定前往日本。

第一次赴日,包括鉴真和弟子项燕在内的265,438+0人从扬州出发,但由于官厅的干扰而未能成行。第二次东渡,他买了一艘战船,并获得了大量佛像、佛教工具、典籍、药物、香料等。,有85名弟子和技术人员随行。然而,当船离开长江口时,被大风损坏,不得不返回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因为触礁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从福州启航,但在前往温州的途中被官厅追击,被迫返回扬州。第四次东渡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靠三个月,然后横渡东海。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达了海南岛南端的雅县。在返回扬州的途中,弟子项燕和日本僧人荣睿相继去世,而鉴真自己也因长途跋涉和炎热而双目失明。

鉴真并不是因为失明而丧失信心。又过了五年,这位66岁的盲人决定再次航海。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753年9月,离开扬州龙兴寺。6月65438+10月65438+6月65438,他从沙洲黄四浦出发,直驶日本。65438+年2月20日中午,立志向东传播佛教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国的土地,在赵朴、法金、四陀的陪同下,在鹿儿岛县川边县金芳镇阿吉姆浦登陆。

40多天后,鉴真一行抵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了以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轰动了全日本。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6日在日本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