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现在的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准备就业?
首先,实验背景的暗示
“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综合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相关课程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公民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历史与社会》有两套课程标准,多套教材,综合程度不同。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和我省其他城市一样,选择了综合程度更高、挑战性更强的《历史与社会》二期课标,同时在教材选用委员会的认真比较研究下,选择了人教委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材。
新课程《思想品德》比《历史与社会》晚一年实施,主要是因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相对较晚。嘉兴在对比了人教版、湖南版、广东版、山东版四个版本的教材后,最终选择了湖南版。在完成教材的选择和培训后,我们于2004年9月开始了《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践。
第二,我们探索的足迹
1,新课程教材培训
三年来,我们根据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在每学期开学时都制定了周密的新课程培训计划。65438+2月每年6、2月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内新课程培训,听取课程专家的培训报告,省内骨干教师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介绍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经验。然后在7月和6月5438+10月,我们一般会请学科中心组的成员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回去后我们会认真分析总结反思,在8月底2月初的全区新课程培训会上,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一次新课程的培训讲座。在区级培训活动中,我们要求中心组成员立足我区教师实际,着力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问题集中在教材的结构分析、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等方面。每学期,我们都会安排一到两次针对新课程的专题研究活动。
2、新课程研讨会活动
每学期,我们都为新课程举办专题研究活动。比如我们在2003年6月+065438+10月举办了在建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我们邀请了我区的骨干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课后,我们围绕课堂进行了研讨,做了题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几对关系”的专题讨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学习、设计、讨论、分享、合作;对课堂纪律的规范和民主的课堂气氛进行了探讨,使教师注意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2004年9月,我们在秀洲现代举办了主题为“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的新课程研讨会。活动中,老师们不仅听了一堂综合探究课,还对综合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探究课的引入、活动设计、探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得出了一些* * *知识。2005年4月,我们在景镇中学和秀洲现代召开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专题调研暨校本教研会”,发现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2005年5月,我们在新城中学举办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暨综合探究项目研究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一起上了一堂竞赛课。一方面为市重点项目《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
3.新课程的校本研修活动。
三年来,我们确定了每学年校本教研的重点。比如2004学年,我们确定校本教研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全过程研究”,研究问题提出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提出的时机、背景、难度设计)、问题分析与引导(包括阶梯设置、分析方法、手段与技巧等)。),以及问题归纳和总结。2005学年以“三个一”为校本教研主题,即讲最鼓舞人心的教学故事,讲最深切感受到的教学问题,讲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教研组组长会议开始时,我会布置工作。每次出校门,我都会让教研组长汇报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年底交流汇报总结评比。2006学年,我们把“关注课堂细节,构建理想课堂”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要求学校教研组充分重视教学结构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目标达成过程中的细节,材料分析过程中的细节。教研组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反思,明确主题,指明方向,有所侧重,有所要求,有所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第三,因为爱而爱。
1,成立学科中心组,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了使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从一开始,我们就从七年级新课程教师中挑选了几名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了新课程学科中心课题组。并尝试运行例会机制。结合常规的教研活动,成员会议基本上每月召开一次。中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和反馈教师在实验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提出问题的原因;启发他们思考,帮助老师找到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集思广益,确保实验有效进行。截至目前,中心组成员已初步研究了《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程序性表达与解决》、《小组合作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各教材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等近十个教师普遍困惑的课题。他还在区市培训中承担公开课、教材分析等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心组成员在省培训中作了3次专题发言,参加省培训10余人次。在市级新课程培训中,做了12单元分析报告,做了4次专题讲座,参加市级培训70余次。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锻炼了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生产力,提高了专业技能,在全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深入课堂,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经常去学校听课,与教师一起进行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三年来,基本上每学期的讲课次数都在90次以上,每次讲课后都有老师及时沟通,使得每次校外活动都变成了小组讨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研究者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和受教育者,教师和研究者成为真正的伙伴。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指导课题的教学和研究,教研人员还走上讲台“下水上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在新城中学举办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综合探究项目研究”活动。活动中,教研员根据课题的研究成果上了一堂“说真话受欢迎”的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一方面宣传了课题的研究成果。现在每个学期,老师和科研人员都要去学校上水课,课后经常和老师讨论。这不仅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开展新课程实验。
3.加强教学研究,推动学科教研向课题、课题方向发展。
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要求每个人都是行动者、研究者,课堂是“研究室”,学校是“研究中心”。这就改变了以往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学校的研究体系。各校实验老师课前课后一起讨论,随时交谈,一起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个人研究能力。实验教师和中心组成员答疑解惑,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研讨课,让老教师再根据直观的案例进行讨论。这种由中心向面辐射的教研网络,促进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促进学科教研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我们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2004年开始,我们围绕嘉兴市重点项目“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讨论活动。大型活动包括2005年3月举办的“综合探究课课堂教学研讨会”;2005年6月5438+10月,“综合探究课程学习评价与研究活动”;2006年4月,“综合探究课程教学策略研究项目推广活动”;2006年9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程教学案例及学生综合探究学习成果收集评价活动》等。通过项目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本教材的重要部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课堂充满“探究”和“活动”的氛围。
第四,人有喜有忧。
1,新课程,我们有所收获。
首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经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许多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中脱颖而出。如秀洲现代的祖美娟、徐春运在市级培训中的单元备课分析讲座,受到了其他区市县教师的好评,徐春运还在全省新课程培训活动中作了专题发言,受到了省教研室的表扬。
三年来,我区在市优质课程评估中取得可喜成绩;2003年,我区李先生荣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受到人教社综合文献部主任先生的高度赞扬。2004年,王勤英老师获得市二等奖;2005年,王永生老师获得市一等奖、市一等奖,代表嘉兴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最终获得省二等奖;季东伟老师获区双高班评比一等奖,市优质班评比二等奖。三年来,共向区级以上单位提交教师论文200余篇,教学案例120个。在全市论文评比中,我区学科教师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05年论文评比结果,我区4篇论文获一等奖,20多人获二等奖,论文质量全市第一。学科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如《教学月刊》、《中小学教材》、《中学历史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试教通讯》等。许多教师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我们学科获奖的教师人数占中学获奖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全区中学教学部主任近一半是我们社会思维学科;2004-2005年,在8名新晋升的中学领导中,有6名是该学科的教师。
第二,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因为我区是纯农村学校,所以我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过去兄弟县市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我区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最终的抽样测试结果与其他县市基本持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学业考试中,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南湖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新课程,我们迷茫了。
首先,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矛盾。历史与社会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面对新教材,老师总觉得新教材的“体系”不完整,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不自觉地穿上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和过程、方法。
第二,新教材与教师旧知识体系的矛盾。《历史与社会》是一本全新的文科综合教材,涵盖了地理、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一卷主要是关于社会学的。浙江的初中社会虽然过去也是综合科,但主要是东拼西凑。一年级是地理,二年级是历史,三年级是政治。教师相对适应能力强。然而,新课程对参与实验的历史和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很多概念和名词都是新接触的,教师的知识不适应新课程的综合特点。
第三,从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来看,目前对作业本和单元试卷的要求偏高。与其他地区的教材相比,市教研室编写的学习资源和单元论文质量尚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要求过高,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和教师失去了方向。课后学生会发现很多知识书没有或者老师做完作业后没有提到单元论文。还缺乏可用的教材,许多学校没有挂图、地球仪和投影等各种教材。
3.我们担心新课程。
第一,老师的教学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对中心组的活动影响很大。最初确定的中心组成员,没有一个能真正把他们从高一带到高三。所以区里承担新课程培训任务的老师基本上每年都在换。
第二,新课程实验发展差异大。因为我区整体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照顾不到新的初中课程。所以教初中新课程的青年教师少了,骨干教师就更少了。大部分是代课教师、非专业教师、民转干部、行政领导。他们对新课程的适应性较差,开展培训活动难度较大。其次,初中相对最好。
第三,学校之间差异很大,活动比较好的,往往是年轻老师多,专任老师多的学校。而且通过新课程实验,我们有一种预感,校本教研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差,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5.明天会更好。
今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打造学科教研特色,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随时寻找“特色教师”、“特色模式”、“特色课堂”,为我们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二是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我认为学科教研工作要形成“三个提升”,即在教研职能上,要从“基于发现的传播”提升到“基于研究的引导”;在教研的定位上,要从助手、指导者升级为参与者、引导者;在教研方式上,从“竞赛评价为主线”提升到“主题影响与成果提升”为主线。第三,加强能力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通过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研经验;既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教研质量,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打造教研特色。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的学科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对教育充满热情和创造性的渴望。他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职业和自我发展的价值,体验自尊,建立自信。
新课程实验一路艰辛坎坷;
新课程实验是快乐的,一路上都能看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实脚印。
在新课程的田野上,我们已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幸福的泪水,我们有理由期待收获...
明天会更好,我们期待,我们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