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村的文物
解放前,古祠堂每年都有一到两次民族事务活动。解放后被视为国有资产,办过学校、供销社、粮食集团、公社企业、个体工厂(车间)。由于历史原因,损毁严重。2011,家里开会筹钱整修祠堂,恢复古迹。直到2013,祠堂才基本装修完毕。后来,经过申报,祠堂现在是县、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厢房改建为余氏宗祠,内设农耕文化馆,陈列各种农具,并设有农家书屋。西厢房至今仍是俞家的议事大厅,作为家庭讨论的活动中心。大殿两侧墙壁上张贴着余氏宗祠简介、余文章传、五堂后裔历史名人简介和余家规家训。大殿前悬挂着七叶项燕五世同堂的匾额。虽然牌匾斑驳,但甘龙的书法苍劲有力,甘龙二字清晰可见。俞氏宗祠里的一切,处处透露着俞氏家族昔日的辉煌。走出俞的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四个人相拥在一起。树下的牌子显示,这棵银杏树是明朝弘治年间种植的。古树依旧枝繁叶茂,树下有石桌石凳。村民们聚集在树下乘凉聊天。
银杏树后是德新庄。德新庄,俗称广兴老宅,建于明代郑德年间,清末扩建为七明九暗九硬五门五进的大宅院,占地8400平方米。据史书记载,于就出生在这里,刚出生满一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单身孤独。成年后,于把孝顺寡母作为第一要务。她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和妻子日夜陪伴,自己熬汤吃药,几年来从未懈怠。真诚孝顺远近皆闻,乡亲们影响很大,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兄弟友爱,和睦相处。于文忠忠孝节义的生活作风不仅为当时的百姓所景仰,也得到了朝廷的肯定。清代《孝经》记载了他的孝心和善良。
乾隆五十五年,虞雯87岁,育有七子。全家130多人,五代和睦相处。县令信息上报朝廷,乾隆赐匾五世同堂,每三年赐七叶匾。庄正门的门楣上,至今还能看到五世同堂的石刻。
如今的德辛庄,虽然里面的房子有些破旧,但是从外面看,还是很气派的。白墙黑瓦,雕栏翘角,古色古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传承孝文化,促进和谐村居和精神文明建设,官庄村的于小八广泛整理虞雯家族式管理经典,实地改造广兴老宅,让德信庄重拾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