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湖底下沉的古城历史上有记载吗?

抚仙湖——神秘湖1992,曾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生活过的职业潜水员耿威,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遗迹。迄今为止,他已潜入抚仙湖探索人工建筑60多次。

2001年6月,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抚仙湖进行。

2006年6月17日,抚仙湖第二次水下探险活动拉开帷幕。

(1)发现了类似金字塔的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的圆形建筑。

2005年底,耿威在澄江县公布了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金色声纳扫描显示了水下城市的宏伟轮廓,令人惊叹。耿威说,目前已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为2.4平方公里,不亚于70年代的澄江县。有八个主要建筑,其中两个高台阶建筑和一个圆形建筑是最重要的。

其中一栋高大的阶梯式建筑分为三层,底层宽60米,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16米。从声纳扫描图可以看出,它的步伐非常整齐对称。

另一个楼梯建筑是最宏伟的。它由五层组成,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第三层和第四层坍塌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国的玛雅金字塔。每个大步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第一个大台阶从下往上有一个笔直的小台阶。

此外,两栋楼之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由各种几何图案的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在另一个区域,也发现了一个圆形建筑,底部直径37米,南侧较高,可以隐约辨认出台阶。建筑北面坍塌严重,东北面有缺口,类似古罗马的斗兽场。

(2)阶梯式建筑可能是祭坛,圆形建筑类似于古代云南青铜器设计。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了大量古滇青铜器。经过仔细观察,耿威发现许多青铜扣(一种具有青铜纹理的小圆形装饰品)有阶梯状的建筑图案,有些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柱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说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重要,那些高大的阶梯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迹。

更神奇的是,一些青铜扣上雕刻的圆形台阶建筑图案,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态几乎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圆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十余人,二层三四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其他表演。耿威认为,水下圆形建筑是扣纹描述的原型。一些专家曾经认为圆形建筑是一个娱乐设施或体育场,但耿威不同意。“如果是舞台建筑,那就太豪华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现实。”

目前,几乎所有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发掘上。繁荣了500多年的古滇国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有生命的建筑遗迹,这让耿威猜测,湖底的高楼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3)石板上的“海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搭建木屋的依据。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能像苍蝇一样在湖面上奔跑,经常在晨雾中出现,待雾气散去后再潜入水中,这在古代县志中有记载。耿威认为,当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很浅的地方看到石板上露出的直径为8-15 cm的孔洞,看起来像马蹄印。在水下结构上,他还发现了许多类似的洞,有些洞的内边缘有石钉。起初,他以为这些洞是用来连接石板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圆孔是用木桩和绳子连接起来的,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代云南文明的青铜器纹样,发现古代云南人的建筑主要是柱式建筑。这种柱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建房屋框架,吊起底层楼板,然后修墙而成的建筑。耿威认为,将木头插入石板洞中形成的长方形完全符合柱式建筑的基础。由此他得出结论,所谓海马的足迹,是插竖树木的柱式建筑的基础,而抚仙湖的水下纪念碑,必然与古代云南文明有直接联系。

(4)规模不逊于玛雅文明,对它的研究将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在云南省澄江县的历史上,有三座城市有历史记载,最早的是豫园古城,后来神秘消失在史书中。这也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为海底城市是豫园城的原因。然而,耿威对“寓元”一词有着独特的解释。他认为,“于”在古汉语中有“初始”之意,“元”有“本原”、“基础”之意。两者结合就是“最初的高大上的基础”。

耿威说,“与其他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它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的废墟中是罕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云南古文明之谜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传率军来到云南(今云南),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就在庄下正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正巧赶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国的路。庄蜀在云南简称王建国,历史上被称为“庄蜀王店”。

汉武帝时代,中央王朝将滇所在地区定为“益州郡”,下辖24郡。滇王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弱,并入中原文明。由于文字记载的缺失,关于古滇国的一切逐渐消失在默默无闻中,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