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每次飞跃都有不同的鲜明特征:第一次飞跃形成了单一的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由若干具有共同主题的具体理论形态组成的理论体系;两次飞跃产生的理论结果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结合点、连接点、接触点、交点不同,所以相关的词语也不同;两次飞跃虽然着眼于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但第二次飞跃在进一步认识这个根本问题之前,着眼于回答和解决“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并把它作为对前一个根本问题的具体回答,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第二次飞跃的逻辑起点;第一次飞跃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第二次飞跃则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不同的。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走出了中国独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这两次飞跃的实质是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在基本途径和方法上也有许多共同的经验和规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任务的不同,它们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由党的一代领导集体完成的,而第二次飞跃是由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接力创新发展形成的,至今仍在进行中;与此相对应,第一次飞跃形成了单一的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飞跃则形成了由若干具体的理论形态组成的具有共同主题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任务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探索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第一次飞跃相比,任务更加艰巨复杂,因而耗时更长,发展阶段更多,面临的基础问题更加多样,包含的具体理论成果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