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被称为“九州”,指的是哪九个州?还有哪些名字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过去被称为“九州”,指的是哪九个州?以及哪些名字被保留了下来。“九州”是我们熟悉的“中国”的代名词,比如“但是我很难过我看不到九州”。“九州”之名始于黄帝,《周公实录》说,“黄帝割地分九州。”姚舜禹沿用了九州的名称,虽然略有调整,但“仍是九州”

《商·虞书公》记述了夏代的九州,即冀、豫、雍、扬、燕、徐、梁、青、荆。《尔雅·迪什》描述的商代九州,减去了青、梁两州,增加了幽、郢两州。《李周志方》描述的是周朝的九州,在夏朝九州的基础上,减去了徐、梁两州,增加了尤、何两州。

虽然几经变迁,但有两点从未改变:

第一,九州的数字没有变化,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对“九”的偏爱;二十九州之名,皆伴名山河海。如“济河在兖州”、“海岱只在青州”、“淮海只在扬州”、“泾河在禹州”,都是以山川命名的。

究其原因,大多在变与不变,变的东西不合适。

作为地名,不可改变的山川海疆,尤其是“永恒”的山川海疆,是永久的、稳定的、被广泛认可的,这是九州命名的充分理由。

对此,古人说得直接明了,“郡县之设有时更频繁,山川之形古往今来不易,故龚宇之界必以山川为界。”自古以来,这就成为我国确定行政区域界线和名称的重要特征和方法,并将长期沿用。

九州的正统

九州的范围和完整性是中国古代王朝在领土上正统程度的一个标准。九州建立的王朝,无论是谁,都可以获得某种合法性,在“正史”中占据积极的地位。

九州以外建立的政权属于“四夷”范畴,在正史中处于次要地位或者根本没有地位。在古代,一些有政治野心的北方民族想去南方发展自己的政权,建立自己的王朝。为了获得合法性认可,他们大多不得不解决进入“九州”的问题。比如鲜卑政权北魏孝文帝,想从自己的地方南迁。原因之一是“此辈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故迁中原”(《魏书》卷十四)。

为什么不是《九州之外》?因为在九州之外,只能算是“四夷”,无论做什么,“夷”都比“华夏”低,没有合法性。孝文帝要“承圣灵之本,是千年之久的福报”。没有全世界对他正统的认可,他怎么可能?要获得正统,需要做很多事情,地理上进入九州是很重要的一项。不入九州,则“贫瘠”,仍是蛮夷,远非正统,远非“鸿昌”。

保存的州名

今天保留了六个州作为行政规划单位,其中徐州、扬州、荆州为地级市,冀州、兖州、青州为县级市。但与过去相比,它们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其他三种状态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