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创作背景、赏析!
东晋永和九年(司马丹)三月初三(公元353年),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石之盾等41位名士在兰亭设宴,为其治丧活动。与会的每个人都有诗,后来被编成了集子。《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这部诗集所写的序。前言,即文体名称,是一种给出提纲、论述书籍和文章主旨的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邵毅,东晋临猗(今山东临猗县)人,住殷珊(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兰亭解析
《兰亭集序》又名《何琳序》、《赞铁》、《兰亭序·三月三》等。金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时任文史学家的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聚会赋诗饮酒。王羲之编了一集著名诗人及其诗作,并作了序,描写了游水事件,表达了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此序为《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较大,成就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描述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言简意赅。然后描述兰亭所在的自然环境和周边景色。语言简洁有序。描写风景,从大处着眼,从远及近,到近及远,到无限。先写山山水水,再写清流湍流,再写人物的活动及其下游的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加上自然的搜索,由清澈的蓝天和淡淡的春风,自然推至浩瀚的宇宙和世间万物。意境优美飘逸,心境开朗流畅。兰亭宴可谓“四美,二难”。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必有散。所谓“乐极生悲”,是人的一种共同情绪,虽然人的选择和性情不同。就在我为自己渴望并最终得到的东西感到无比幸福的时候,却在一瞬间,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人的生活也不例外。所谓“不知旧时代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将至”(屈原语)、“人生天地间,选举忽飞”(古诗十九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感慨。每次想到一个人的寿命再长,最终也会死去,就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难过。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风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人生苦短,人生不在世的感叹中表达了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之谈盛行一时,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借口,故作开明,不屑一顾。王羲之也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学者,但他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与其他学者不同。他曾说:“空谈废事,浮文章碍要领”(《世说新语·言论篇》)。在这篇序言中,王羲之还明确指责《生死场》和《彭其的哀》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人生观,明确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风格清新,朴实无华。语言流畅,优美动人,与魏晋时期的《墨山泛水》之作《夫妇百言,争一怪句》(《文心雕龙·铭诗》)大相径庭。句式工整多样,以短句为主,散句中加入偶句,节奏和谐,悦耳动听。?
兰亭的来龙去脉
会稽山水静,风景秀丽。东晋时期,很多名人都住在这里,谈玄学,谈道家。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第一个过浙江,志存高远”的王羲之在会稽山的兰亭(今绍兴城外朱兰山下)举行了一次雅集。这些名人包括司徒谢安、辞赋作家孙绰、僧人智道林的儿子和侄子谢万以及宁之。
江南的三月通常是雨季,细雨蒙蒙,但这一天却格外阳光明媚,山峦叠嶂,林木葱郁,竹子栽培,风和日丽,溪水湍急,景色幽静宜人。《兰亭吉雅》的主要内容是“绣”,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习俗。农历正月初四(倒数第四天),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祀仪式,在水中浸香草,或沐浴洗污,感受春天,祈求疾病和不祥的消除。
兰亭吉雅的另一个项目是流水。四十二个名人坐在蜿蜒的小溪两边,然后尼姑庵把倒酒羽毛放进小溪里,让它顺流而下。倒酒羽毛在谁面前停滞,谁要作诗,罚三杯。兰亭雅集,十一人各写两首,十五人各写一首,十六人未能写出一首,罚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清朝的诗人过去常常用打油诗来取笑王献之。“但我笑武王易,兰亭会无诗。”
大家把诗词放在一起,推荐这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记录下这本精美的文集。于是,王羲之醉醺醺地骑马,用八字笔,在蚕纸上写下了28行324字,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字辉煌,用词精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不拘泥于旧格局,精彩飘逸,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评论史记,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心态前后矛盾,但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尤其是在东晋的风气下,在谈玄学的时候,提出“一死是假生,彭其之殇是误”就显得尤为可贵了。《兰亭集序》更大的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全篇轻盈空灵,自然潇洒;用笔妩媚优雅;手法既平和又奇特,大小参差不齐。既有精心的艺术匠心,又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浑然天成。其中,同样的字都用不同的写法,如“之”、“意”、“为”,各有变化,尤其是“之”字,达到了艺术多样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在结构和构图上,情感是线索,情感在叙事中表现,理性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第一段,在美丽的境界里,着重写了“乐”字,第二段的“痛”字是从欢乐中抽出来的。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我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悲哀”二字结束。感情色彩完全不一样,但前后的过渡是恰当的,自然的。?
作者用他精湛的书法写下了这篇文章,据说原件被李世民放在了他的坟墓里。但从唐人的文案中,仍能看出他“龙跃虎卧”的精神。《毛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生有一映,或大或小,凡喜之,皆入法。”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寺的《冯承素》复制品,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有“龙”的小篆(唐中宗年号),这是它是唐朝复制品的铁证。《龙书》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原作的抄本。因其勾取细致,线条生动,不仅墨色干润,而且笔锋之凌厉,断笔之分叉,转间之游丝,都十分逼真,从中可以窥见王羲之的妙笔,顿挫,曲折。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一直珍藏在王家,传至他的第七世孙智勇。智勇少年时在绍兴永心寺出家,30多年来一直研究王羲之原著。智勇死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善书画,珍藏《兰亭集序》,藏于亭梁,从不示人。后来被唐太宗派来的监军石孝义给骗了。唐太宗得了《兰亭集序》后,是个宝。并命欧阳询、余士南、严穗良等书法家书写。弘文馆的书法家,以冯承素为首,也被命令将原作复制成几份,交给王子们。唐太宗死后,朝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原件作为祭品埋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