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国际粮价震荡是人为造成的】眼睛。
在全球气候异常的刺激下一直持续上涨的国际粮价,更是突飞猛进。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为例。8月5日,其65438+2月小麦期货价格冲上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达到每蒲式耳7.6475美元。今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已经实现了42%的累计涨幅。
相应地,异常的气候变化和比往年更多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使人们对如何平衡国内市场的粮食供求关系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市场买家仍在观察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给国内市场带来的价格传导压力。目前市场各种力量都在相机而动,希望在粮食市场的小进大退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希望在供求平衡中实现食品价格的总体稳定,为未来管理进一步的通胀预期奠定基础。
长期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人可能对目前的形势相当熟悉。事实上,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时,国际国内的粮食供应和价格都出现过类似的恐慌。由于当年粮食产量全面大规模收缩,一些国家和地区确实出现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时隔两年,这种恐慌会不会再次变成现实,酝酿一场真正的粮食危机?从生产、供应到资金环境,当前市场与2008年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会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这种不断升级的粮价恐慌,除了自然因素,还有更关键的人为推手吗?国际粮价波动是如何传导到中国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国当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稳定粮食市场?
今年地球不缺食物。
“与2008年的粮食产量相比,2010年世界主要产粮国并没有减产,甚至很多主要产粮国如美国都在增产。”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程国强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他认为,今年全球粮食产量呈现出局部减产但总体稳定的格局。
俄罗斯政府8月5日宣布的粮食出口禁令主要是由于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今年俄罗斯小麦和其他作物的预期产量大幅减少。6月以来,俄罗斯多个地区出现130以来罕见高温。目前,28个地区遭受了干旱,7个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干旱和火灾导致俄罗斯农田被毁,其现有农田的20%今年可能面临绝收的风险。这一系列因素很可能造成俄罗斯今年小麦产量比2009年小麦收获年减少65438+2000万吨,令俄罗斯政府对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相当担忧,出口禁令由此而来。
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在前几年扮演粮食出口国角色的国家,也面临着与俄罗斯类似的气候和粮食减产的困难,这些国家今年很可能面临一些进口压力。
除了干旱,位于北美的加拿大可能会因雨水过多和洪水而导致粮食减产。目前加拿大预计今年小麦产量将同比减少17%。
“正是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持续的气候异常,以及大面积农田受损,加深了人们对粮食减产的忧虑,甚至产生了2008年粮食危机重现的错觉。”程国强说,“但2010年的全球粮食供应格局与2008年有很大不同。”
北京东方农业咨询公司的粮食分析师马文锋告诉《环球》杂志,2010将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四个高产年。“不仅产量高,而且由于2009年的大面积丰收,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粮食库存都处于历史高位,比较丰富,与2008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在俄罗斯政府宣布粮食出口禁令一周后,美国农业部发布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小麦库存正在下降,但总库存仍比2008年粮食危机时高出40%。此外,报告指出,今年美国的农作物产量很可能超过市场预期。其中,玉米产量有望创历史纪录,达到654.38+033.65亿蒲式耳,超过市场交易商此前预测的654.38+032.79亿蒲式耳。大豆产量可能达到34.33亿蒲式耳,比此前市场预测高出2.3%。报告认为,虽然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经历了大规模减产,但美国的作物产量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缺口。其农业部长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小麦生产可以避免抑制全球各地的局部短缺,防止全球小麦短缺。
与此同时,全球谷物库存也很乐观。由于俄罗斯粮食出口政策调整后国际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周内紧急表态,称经过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创纪录的丰收,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充裕。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NgoziOkonjo-1weala表示,俄罗斯宣布出口禁令后谷物价格的大幅上涨不能构成实质性危机。
中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
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几位专家表示,与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的情况类似,2010年国内粮食产量也趋于总体稳定。虽然一些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面积减产,甚至出现供应危机。
程国强说,在去年的粮食产量中,夏粮占30%左右,秋粮占70%。今年夏粮产量略有下降。目前秋粮产量是关键。“目前,人们对洪灾导致大面积减产有很多担忧。但根据我们的研究,以东北洪涝灾害为例,对粮食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程国强说。
他指出,洪水灾害对农田的损害只有10%到20%。据其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如果今年东北地区没有初霜冻,玉米产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比2009年增产15万吨以上。由于2009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今年恢复增产将对稳定玉米价格预期起到重要作用。“这15万吨将对玉米市场起到稳定作用。”程国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表示,今年秋粮整体增产的可能性极小,全国范围内的减产幅度还很难预测。对此,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目前秋粮产量面临很大不确定性,预计可能低于去年。
但他指出,从库存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目前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高达40%,处于世界最高水平,这决定了中国市场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刘元春说。
这意味着,即使今年秋粮产量因一些不可控因素出现波动,我国小麦、玉米、晚稻总体供应也不会出现短缺,主要粮食品种供应不值得担忧。“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实施强有力的收储计划,粮食储备资金充足,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力度也很大。”刘元春说。根据马文锋掌握的市场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国家小麦储备达到6000多万吨,其中3000万至4000万吨属于国储;7月底粮食储备总量达到6543.8+0.4亿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国家储备。
强大的粮食储备,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起到抑制粮价剧烈波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价格确实存在较强的上涨预期,那么在农民惜售粮食、市场收购者非理性抢购的情况下,国家储备粮可以通过集中投放或区域调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供应粮食品种,稀释市场恐慌情绪,扭转局部供应短缺的假象。
李国祥还指出,虽然中短期内中国不存在粮食供应危机,但农业政策制定者不仅要关注短期的市场担忧,还要关注长期的国内粮食安全风险。包括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内的农业耕作资源逐渐短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的农业人口减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将带来中长期明显的粮食供需矛盾。“最终出现供给有限,需求刚性增长的局面。”李国祥说。
国际粮价冲击是人为造成的。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短期内国际粮价的大幅波动绝不是主要原因,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对异常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本能反应,反映了供应趋于紧张的现状。
“在产量处于10年来第四个峰值、全球库存充裕的一年,将食品价格飙升归因于供应短缺,显然不合逻辑。”马文锋说,“不怪自然,真正的推手是人,是追求投机利润的游资。”
在金融风暴余波远未消退的“后危机”时代,不妨追溯到近两年美联储的印钞机,探讨国际市场上任何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
刘元春认为,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成熟,容易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在国内市场,部分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价格会同步波动,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必然会遭遇国内现货市场的炒作或间接受到国外期货市场的影响。
“归根结底,2008年和2009年,各国政府在救市过程中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导致当前金融市场被巨量货币充斥。”马文锋说。目前金融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些热钱会在全球寻找机会。一旦有风吹草动的迹象,任何商品都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他们甚至创造噱头来赢得炒作。
在这种背景下,一场洪涝灾害,一场干旱,或者一场暴雨,都会成为游资“编故事”的素材;农业政策,可能对市场刺激最直接,是个好题材。俄罗斯出口禁令带来的市场反应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程国强指出,在俄罗斯宣布粮食出口禁令后的几天内,全球小麦期货价格飙升,就是热钱利用人们的恐慌情绪制造题材,放大粮食减产的现实,从而达到抢购、抬高价格的效果。“2008年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主要粮食供应国同时限制出口,这是许多国家同时减少供应造成的。”程国强说,“仅俄罗斯减产或限制出口不足以改变当前全球粮食供应的格局。”
在这个前提下,游资炒作带来的价格上涨只能走出一个华丽的“短线”,很快就会面临回调的尴尬。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纷纷发布详细介绍全球粮食产量和库存的报告后,市场投机热情随着时间逐渐退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在一周内迅速回调。“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粮价将在游资的炒作下继续上涨并反复波动。”马文锋说。
国际粮价如何影响国内市场?
从上半年到现在,国内市场对食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仍然很高。专家认为,中短期内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即今年秋粮产量的不确定性、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带来的热钱投机效应、国外部门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价格压力。
李国祥表示,当前,政策部门应尽快强化措施,确保秋粮稳定生产和供应。“相关部门投入11亿元保障秋粮生产,这些都是未来几个月稳定秋粮价格、稳定市场的利好政策。”
国内游资炒作的原因和国际市场类似,不同的是国内市场可能同时面临国内游资和国际游资的双重炒作,所以如果监管不力,会造成更大的波动。“其实各种农产品的炒作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比如绿豆、青椒、大蒜、生姜等等。只是这一次,在国际市场情绪的渲染下,可能会轮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马文锋说。
但与青椒、大蒜等蔬菜作物不同,小麦、玉米、晚稻等基础粮食作物关系到粮食安全供给。同时,由于下游生产链条较长,对整体物价水平影响较大,这也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在未来几个月管理通胀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起到基础性作用。
"国家粮食储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程国强强调,“提高国家储备库存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大量的国家储备是小麦等作物区别于青椒、大蒜等市场运作的特殊之处。粮食储备机构通过市场和拍卖收购粮食的操作是政府用来稳定粮食价格的利器。
此外,李国祥表示,未来几个月,国内粮食价格仍将面临强大的进口上涨压力。“对于大豆等一些作物,存在直接的价格传导压力。其他作物和粮食作物面临间接传导效应。”李国祥说。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进出口的加强,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的相关性逐年增加。“各种农产品平均关联系数从2003年前的17%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刘元春说。其中,中国市场的大豆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非常明显,几乎是100%。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大豆产量将趋于稳定增长,但由于小麦等期货价格的上涨作用,大豆期货价格大幅上涨。预计2010年,美国大豆产量将比2009年增加1.5%,达到34.33亿蒲式耳。但2010的美豆库存并不乐观。截至8月31日,美国2009年至2010年度大豆库存达到1.5亿蒲式耳,较此前市场预测下降5%。
对此,马文锋指出,大豆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后,会带来豆油、饲料等下游产业链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最终传导到终端食品价格,肉蛋奶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压力。
小麦、玉米和晚稻仍是国内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因此国际粮价联动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间接影响不应被低估."李国祥说。国际粮价上涨会导致国内农民惜售,并可能刺激中间商出现站粮,从而带来人为涨价。
程国强指出,目前美国小麦价格上涨50-60%,带动美国玉米价格上涨30%左右,传导到国内市场,导致玉米价格看涨。为稳定玉米价格,程国强建议相关政府机构在2010停止实施临时收储措施,停止收购补贴等政策;同时,增加充裕库存的市场稳定作用,加大南方销区投入,取消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以平衡全国玉米供需,稳定玉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