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二中三中历史备考组
一、指导思想
运用“三历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史观),按照“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学、考),着力“三基”(立足基础,提高能力;以教材为基础,灵活运用知识;立足理念,突出骨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首轮复习计划策略,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技巧,努力提高高三复习备考质量。
注意六忌:
避免目标过高,以基础知识为主;避免死记硬背,注重思维和能力的提升;避免回答无关的问题,从而详细解决问题,完成结论;避茫茫大海,以一当十;避免心中没有目标,仔细规划,合理时间;切忌猜题、押题,掌握基本功和方法为基础。
二、目标要求:
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考,充分学习“三大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角度,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新的历史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历史新范式,尤其是“三历史观”思想被广泛运用。把握好“三历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尽量运用不同的历史观,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和分析问题,从而丰富历史,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审查安排
1.时间安排:2014年6月—2065 438+05年3月初(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巩固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重点,复习单元小题目,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好单元及格,精心选择习题,及时讲课和点评,争取每节课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从而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单元进行小课题。一个单元结束后,应进行单元总结和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应进行模块通过测试。
采用四个环节:读、说(听)、练、评:
第一个环节——阅读:利用常规的上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根据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理清单元之间、班级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网络化。
第二个环节——讲课(分析):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逐步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扩大考点的知识面,老师最好集中精力多讲多练,突出重点,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个环节——训练:课下复习结束后,要选择典型试题进行及时测试和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课内训练)的形式,及时巩固落实。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检查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个环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每次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结束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习题和试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评解题方法,以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重在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的历史事实,也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类。掌握基础知识要贯彻“全、准、新、精”的原则。“全”是指复习要全面,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不能遗漏。在此基础上,重点可以加强;“准确”是指准确地记忆、理解和解释知识;“深”是指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深刻理解;“新”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理解和巩固历史知识;“精”就是注重细节。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考题启发我们要特别注意细节。很多问题不难,但是调查的很细致,体现了精处方的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针对高考,实施新课程理念,改变课堂模式。
1,改到底,不培养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思维训练,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层次,指导思维方法;边说边练,做到训练及时、充分。
2,改变只有知识教学,没有物质教学。
高考没有题,没有材料。如果课堂上没有材料教学,学生就无法形成材料加工能力。
3.只改了纯知识的梳理和分析,没有解读高考的考点及其要求。
每节课都要有高考考点解读、试题点评、考试情况预测、模拟训练。用高考的感受和要求来指导教与学。否则这就是严重的教学失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很多是老师教不出来的,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单靠老师培养,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执行常规
1,认真备课。
精心编写教案,优化整合,不仅详细,而且与高考、教材、教法、教学流程等都有联系。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度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素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梯度推进,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让下等生接受,让上等生发展。
3、作业检查。每天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批改或检查。关键是督促学生课后练习,巩固加深知识,这是教学效果落实的一个关键。
4.周考和月考。除了课堂教学和作业,还必须通过周考和月考加强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周考和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期间要检查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有的周考改为周练,不如考。考试对学生压力感、速度训练、答题规范的影响远远大于练习。其次,不管练、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一定要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想才能升华。
5.自学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的重要时间保证,但如果学生想读历史,历史老师必须能在工作之余帮助他们。历史老师晚上下班后的辅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情感压力和监督,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6、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不变应万变。
(1)引导历史知识的消化。要了解历史知识的记忆,就要找出规律的特征;课堂要适合提问,让学生做好笔记,用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引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的题目、题干、选项都要仔细考察;非选择题要仔细考察模糊限制语、答案和相关背景材料。
(3)在培训过程中引导写作规范化。回答要重点突出,段落化,连载化,层次化,术语化,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不要因为标准化而丢分。
7.注重训练与讲座、实践与评价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慎重选择题目。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基”;选题要以“三新”(新材料、新场景、新视角)为依据;题目类型多样化。
(2)认真改正。每次训练都要改,每次改都要经过批准,并适当指出学生容易犯错误和混淆的问题。
(3)认真点评。讲课和评价的一般模式是“批改反思——强化评价和新的实践——自我提升(查漏补缺)——经典题目记录”。教师要高度重视听课评价,不仅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关键方法。问题可以分类,也可以在题目上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8.关注“三生”(优等生、边缘生、学困生),共同进步。
(1)及时帮助辅导,提高素质,补差价。
(2)做好跟踪记录,分析解决各阶段暴露的问题。
(3)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交流。
五、第一轮专项评审表。
一周的
5、26——30
必修课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6、3 —— 6
必修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与北美大陆的新体系
6、9—6、13
必修课
欧洲大陆的政权改革,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6、16 — 20
必修课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第五单元
6、23 — 27
必修课
第六单元
6、30 — 7、4
必修课
单元测试,第7单元
7、7 — 7、11
必修课
第七单元
9、1——5
必修二
第一单元
9、8——12
必修二
第一个单元和单元测试
9、15——19
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七课
9、22——26
必修二
课文和练习
9、29——10、3
必修二
第三单元
10、6——10
必修二
第18、19课第四单元第一阶段考试
10、13——17
必修二
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
10、20——24
必修三
第四课
10、27——31
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五课和第六课,第二单元第七课
11、3——14
必修三
第三单元
11、17——21
必修三
第二阶段考试
11、24——28
必修三
第四单元第17-19课;第五单元第二十课
12、1——5
必修三
第24课
12、8——12
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25-28课
12、15——19
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29课和第30课及考试
12、22——26
选修课
九大改革1,2,3
12、29——1、2
选修课
九大改革4、5、6
1、5——1、9
选修课
九大改革7、8、9
1、11——1、12
第三阶段考试
3、1——5
选修四
3、8——12
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