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河南省和濮阳市的名称是什么?
迪丘、卫国戍边、艾州、凯德府、开州、开县、濮阳县、濮阳区和濮阳市
1,濮阳古称御山。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城,故有皇城之誉。
春秋战国时期是卫国的都城。
晋代南北朝为濮阳国、濮阳郡。
唐初为周浦,后改为《周易》。
宋为禅院之郡,景德镇元年(1004)辽、宋在此结盟,史称“禅院之盟”。
2.宋元时期,濮阳改名凯德府,一度成为北方辅助,即保护史静和和硕安全的屏障,被称为“北门锁钥”。
3.明朝时: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庆丰、南乐,属大明府,范县属东昌府,台前(寿张仪部)属兖州府。
4.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开州改为开县,但1914+0改称濮阳县。
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隶属河北省大明府,范县隶属山东省东昌府,台前县隶属山东省东路寿章县。
1926范县改为草铺路。
5.1983年9月,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原安阳地区所辖的滑县、长垣、濮阳、内黄、清丰、南乐、范县、台前8县划归濮阳市。
6.1984年2月,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郊区。
扩展数据:
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城,故有皇城之誉。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地处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被黄河淤塞)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986年,我国出土了石磨、石碾棍、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的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濮阳横跨兖州和河北,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和以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的过渡地带。
黄帝和蚩尤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的头葬在台前县。
黄帝长子小轩青阳居敦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邑在南乐县建昌邑城。《黄帝内经》史家仓颉首创书法契约,代系绳索,被尊为“造字圣人”。如今,南乐县良村乡吴村有制书遗址和仓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