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的发展

交互设计,通常缩写为IxD,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交互式数字产品、环境、系统和服务的设计实践。

“1”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交互设计首次以人机交互(HCI)的形式出现,作为一种填补适用于设计数字产品的可用技术和工具不足的方式。

“2”1960,Liklider提出“人机共生(Man?计算机共生)”概念

“3”成了现代计算机革命的基础。早期的人机交互侧重于人与机器的交互,尤其是与计算机的交互。通过用户界面,把用户的行为传达给计算机,计算机的行为解释给用户。焦点总是在识别和理解面向任务的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上。它的内容和主要属性是:计算机的使用和背景,人类特征,计算机系统,界面架构和开发过程。

“4”,1984,比尔·莫格里奇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一开始它只是想把软件和用户界面设计结合起来,所以取名为“软脸”,后来在比尔·弗普兰克的帮助下改名为“交互设计”。

“5”侧重于设计用户的技术体验,强调改善用户体验以增强人与人的交互。直到90年代中期,交互设计还处于相对边缘的阶段。这项研究侧重于可用性和人为因素工程。专注于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以创建有效和无错误的交互来支持工作任务。

世纪之交,交互设计的概念开始流行。在1999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产品设计原则和程序规范ISO 13407:交互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

“7”为整个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提供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流程和框架。这是一种更具设计感的方法,超越了纯粹的实用性和效率,兼顾了使用的审美品质。随着有形和物理计算技术的出现,在过去的十年中,交互设计除了扩展用户界面外,还将信息技术嵌入到日常生活的新领域,以创造各种情感、愿景、动作、手势以及各种相互关联的能够吸引人类体验的技术系统和产品。交互设计已经从单纯的可用性和效率研究,转向有趣的、探索性的、感性的交互探索。

“8”交互设计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其领域的复杂性融合了人机交互、人机工程学、人类学、工业设计、信息学、应用物理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从产生到发展,国内外的设计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交互设计的概念、范畴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虽然尚未达成交互设计的统一定义,但作为一门“设计学科”,交互设计本质上是通过模式、指南、组合、方法和工具,生成不同类别的创新,开发不同的用户体验交互方案,并对体验质量进行实证评估的设计思维和实践。

内容来源于《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与可视化》,徐星、李、李宣飞、(广东工业大学,广州510006)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