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机制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GDP规模自2010以来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已跻身中上收入国家行列。2008年以来,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贫困人口大幅下降。预计到2020年将全面脱贫。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与经济社会大发展相适应,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管理体制逐步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十八大后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创了* * * * *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演变期。过去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财富分配不均、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加强等,都会逐渐积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挑战,如经济和收入增速下滑、收入和财富两极分化加剧、人口快速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减弱、居民诉求变化等。中国崛起的外部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这一系列新旧矛盾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大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将对传统代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产生巨大冲击,对社会管理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经济转型和发展将导致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结构性失业和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对社会治理产生传导影响;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下降,贫富分化,会导致社会矛盾频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权利诉求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社会和大数据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社会治理的领域、手段和方式。网络安全和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线上线下相互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领域。

面对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未来中国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必须坚持德治和法治并举。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协调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继续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公众听证、协商监督员、政府公益创投和购买服务、多方公益基金、社会组织自治、家风引导等机制,扩大政治与社会互动范围,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强化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联动融合理念为引领,更加注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力量汇聚、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社工、律师、“村长老”、“乡圣”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三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多元治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确保政府治理和社会自律良性有序互动的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基本制度,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在服务中推进社会治理。建立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环境,以开放的结构和市场化的机制将社会力量纳入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风尚。

四是完善社会治理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社会治理领导责任。要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考核结果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建立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效落实社会治理领导责任的评价激励机制,真正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把社会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 * *管人、奖惩分明的社会治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