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韩志愿军阵亡将士纪念日”是我六年级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帮忙记下内容和格式。

朝鲜战争-百战辉煌。

在苏联承诺向周恩来提供先进的武器和技术支持后,它派遣了200多万到300万中国最优秀的士兵作为“志愿者”去朝鲜与联合国部队作战。

伤亡人数早在N年前就公布了。当时我没有向政府承认也没有否认。非战斗伤亡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原因是后勤补给不足,出国后勤补给难度被低估,准备不足。

1950 10 6月19日,志愿军秘密入朝参战。入朝后,志愿军敏锐地抓住了骄纵轻敌、战线过长的联合国战机。65438年10月25日以来,他们连续发动了三次战役,取得了初步胜利。不仅成功将联合国军驱回三八线以南收复平壤,还攻克了韩国首都首尔,并一度到达整个战争的最远点——37线。

志愿军入朝前的战场形势

仁川登陆粉碎了朝鲜人民军

1950年9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发起仁川登陆行动。当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集中在被围困在半岛最南端的美韩军队最后一道防线釜山防御圈,防守仁川的部队极其薄弱。于是,美军陆战队第1师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完成了滩头阵地的巩固,随后登陆的美军第7步兵师迅速向内陆移动,切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和补给线。这场在美军内部被称为“5000:1赌博”的登陆作战,瞬间击溃了连续进攻近三个月的朝鲜人民军。9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攻占首尔(现称首尔),釜山防御圈的美韩军队也乘势反攻。朝鲜人民军主力受到重创,零星向北撤退,几乎损失殆尽。

联合国的军事战线已经变得漏洞百出。

为了消灭朝鲜人民军,美国杜鲁门政府于9月27日批准了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的作战计划。在这一阶段,联合国部队进展迅速。6月65438+10月11日,韩军第3步兵师已攻占三八线以北约100公里的东海岸元山港。2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再次通过海运登陆元山,韩国第6步兵师先遣分队已从元山出发,向中朝边境鸭绿江推进。左边的美军第24步兵师也已经过了青川江,距离鸭绿江只有100公里。在进攻初期,麦克阿瑟的计划仅限于攻占平壤和元山,在消灭朝鲜人民军残余后,向定州-宁远-南星一线推进。但鉴于进展顺利,麦克阿瑟几经修改计划,最终将目标定为推进到中朝边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正是麦克阿瑟头脑发热的指挥导致了后来联合国军的灾难。

打开朝鲜地图可以发现,朝鲜半岛在“定州-宁远-南星”线(美军称之为“半岛蜂腰”)附近突然向北变宽,战线宽度从270公里变成了765公里。而且朝鲜北部山峦叠嶂,道路蜿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只是羊肠小道。战线的延长和部队的多路快速推进,使得此时的联合国军战线可谓“千疮百孔”,有的缺口宽度高达80公里。这些漏洞不可避免地会被志愿者利用。彭元帅后来把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斗称为“遭遇战和反突击战”。更重要的是,朝鲜北部被狼林山脉分成东西两部分。茂密的原始森林使得东线10军和西线8军无法建立基本联系。但麦克阿瑟完全无视这种地域限制,为第八军在志愿军第二次进攻中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美国军方幸运的乐观

虽然反对麦克阿瑟北上冒险的声音很多,但此时美国军政决策的主流还是一种侥幸心理,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即使在10年6月25日志愿军发动的第一场战役后,美国官方依然显得很乐观,忙着向华盛顿媒体“辟谣”。在10年10月30日的报告中,美军远东司令部甚至认为志愿军大军并未进入朝鲜,少数“志愿军”参战只是外交伎俩。

在麦克阿瑟总司令的影响下,联合国作战部队也充满乐观情绪,大部分下级军官都不在乎中国参战。在前线,美军以营和团为单位向前推进。有的地方1公司敢开车沿着高速公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此时后方平壤的警卫队开始向往驻日时的幸福生活,比中国参战更关心何时离开朝鲜。战线的延长,地理条件的恶劣,高层的侥幸,基层对敌人的傲慢和轻敌,可以说是一支军队战前的惯常表现。这个时候美军已经完全具备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扮演志愿者的角色。

抗美援朝三战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备战。7月,中国组建东北边防军,包括38、39、40、42四个军。这些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在国内解放战争中经受了考验。10,19,17: 30,第一批志愿军40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渡过鸭绿江,秘密进入朝鲜。

入朝志愿军从10年6月25日起连续发起三次战役,沉重打击了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他们不仅收复了三八线以南的平壤,攻占了首尔,还成功推进到了三八线的位置。在这三次战役中,志愿军不仅合理地利用了联合国军几乎所有暴露出来的弱点,还成功运用了自己的经典战术,如分围、迂回、迂回等。四志愿军的步兵进攻战术

摘要:很多朝鲜战争老兵在描述和回忆志愿军的攻击场景时,都会用“人群战术”来描述和表达。首先,人海战术并不全是组织人海进行“破玉”式的蛮力冲锋。【朝鲜战争中,步兵武器,一个志愿军,除了模型乱七八糟,跟美军差不了多少。提前入朝的部队是解放军的精锐部队,如也斯的13兵团和散叶的9兵团。这些部队的基层官兵大多参加过国内解放战争,具有良好的战术素养。在报告中,美国陆军第2师用“精确”来形容志愿军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中美步兵连武器比较

志愿军(以陆军9月39日步兵连1950为例)美军(以美军7月1943步兵连为例)

120支步枪

36冲锋枪,不超过15。

9挺轻机枪(每个步兵班配备1勃朗宁自动步枪作为轻机枪)

重机枪0 2 7.62毫米机枪,1 12.7毫米机枪。

榴弹发射器几个零

60毫米迫击炮三门三门。

火箭发射器0 3

编制数超过160,和193。

按:相对于中美陆军师在重型枪械上的巨大差距,双方步兵连的火力差距并不大,美军只是在重机枪上有明显优势。

“海上战术”描述

说到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很多人会想到“人海战术”。很多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都有这样的描述——被几十个人攻击,打掉一波,然后不顾牺牲继续攻击。后面不远处又来了一波,更多的人也跟着来了。整个场景就像无数的部队列队冲向自己排所在的位置。这种描述无疑会给人留下志愿军残忍无情,视战士生命如粪土的印象。同时也让人怀疑这支军队的战术素养和水平。

五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

三次战役中,第二次战役最为成功,而第二次战役的成功正是因为执行迂回穿插任务的38军在关键时刻插入到位,最终关闭了美军第2师的退路,导致了西线美军全军覆没。但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志愿军在实施这种战术时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弱点。一是重火力下弹药有限,二是深入敌后,有腹背受敌甚至陷入重围的危险。

交错迂回的路径可以瓦解敌人的防线。

因此,志愿军在选定敌阵地的薄弱环节形成初步突破后,会继续向纵深发展,向下一个暴露的敌侧翼阵地发起攻击,这就是所谓的“迂回渗透”战术。这种战术可以在很多地方突破一个营的前线,结果是毁灭性的。

志愿军的“迂回迂回”战术在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成熟,从开始的排级小规模纵深迂回,到后来的全团、师乃至全军(纵队)的大规模纵深迂回迂回,最终形成歼灭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就是这种深入渗透战术的开始。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38军113师在14小时内强行插入72.5公里,切断了美军第2师的初期退路,为战役做出了第一次贡献。

穿插迂回战术的脆弱一面

其实本来志愿军以徒步步兵为主体就是劣势,但朝鲜山林茂密的特殊地形,给了轻装上阵的志愿军比美军更灵活的机动性。当然,穿插迂回战术的战术也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负责穿插任务的部队要深入敌后,自身重火力有限;其薄弱的侧翼也暴露在敌人面前,甚至面临敌人援兵、退兵的艰难局面。

西线美军第八军的陆军部队二战时在欧洲战场作战,很少接触志愿军,所以在朝鲜战争初期非常不适应。而美军东线的陆战1师,因为长期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进行丛林战,经常遇到小规模的小规模的冲突和包围战,所以表现远胜陆军。在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中,陆战1师实际上被志愿军三个军包围分割,但仍通过圆形防御圈的密集火力顶住了志愿军的初期进攻,最终以反向进攻的形式突破了志愿军的重重包围。

在后来的争论中,中国赢得朝鲜战争最有力的依据就是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拉回三八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赢得朝鲜战争的荣誉更多属于那些早期入朝的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