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普翁乡蔡石桥旅游
彩石桥,位于织金县普翁乡大捷村刘阳河畔,因佘湘夫人开设九岗龙场而得名。已经毁了两次,建了三次。清朝嘉庆年间,织金县花岐镇七科镇父子第二次修桥时,按照当地习俗,要等新人经过,旁边人口占四句,才可以使用。等了三天,当地一位蔡姓新娘终于结婚过桥了。她脱口而出:“新娘子踏上新桥,坐了一千年牢。”自今日起,此桥改为蔡氏桥。2002年,又一场洪水来了,蔡家的桥又塌了。在热心村民李崇福等人的资助下,2003年重建,改名为蔡石桥。
事实上,从交通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再建这座桥。古老的驿道早已废弃。S307省道从村里穿过,距离100多米,不远处有厦成高速平行交织段。为什么村民要花这么大力气?当我们沿着古老的驿道行走时,这个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在彩石桥一侧的古道石壁上,有一处摩崖石刻,其中最醒目的大字是“平绣古道”和“保真盐道”。陈科镇的“平绣古道”书法反映了清朝嘉庆年间当地一个大户人家造桥铺路的善举,而“宝珍盐道”一词则讲述了晚清名臣丁宝珍的一个故事。丁宝桢(1820-1886)出生于贵州省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距菜市桥仅20公里左右)。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山东巡抚、四川巡抚。丁宝桢是清末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推动了台湾省电报、煤矿等民间企业的发展。1886死于四川任总督,葬于济南。聪明杀安德海,治理黄河,整治都江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在死后,山东父老还要求朝廷将他的灵柩葬在山东,被百姓称颂,被冠上荣耀。丁宝桢主政四川时,觉得家乡盐价飞涨(贵州没有盐,主要是四川井盐),于是整修盐隧,造福桑梓。这座桥是历史的见证。
600多年来,历史在彩石桥这个节点汇聚,从开龙场、沟通东西的奢夫人,到修古道重修石桥的七克镇父子,再到为了桑子的利益重修盐道的丁宝桢,再到今天重修彩石桥的村民李崇福。无论是英雄党,还是朝廷官员,还是士绅,一切为民所想,为民所做的好事,都是在践行一个朴素的使命:造福人民!
自驾路书:贵阳-普翁站(厦蓉高速)-大街村-杨柳河大坝走古驿道约100米。